读音:yuè huì
繁体字:月晦
意思:谓月尽,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 ▶《汉书•五行志上》:“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皆月晦云。” ▶隋·杜臺卿《玉烛宝典》卷一:“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 ▶唐·白居易《春雪》诗:“月晦寒食天
解释:1.谓月尽﹐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详细释义:月终。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吕氏春秋?季秋纪?精通:『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
造句:1949年正月晦卒于家中,享年74岁。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其后以正月晦日死,宫人葬之。三月晦日,免去直弼的
首字母缩写:yh
【拼音】yuèhuì
1、越山度岭,得于七月晦日,至焉耆城二十里外安营立寨,遣人促焉耆王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