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hě shān
繁体字:赭山
意思: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柳宗元《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刘禹锡《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浙江·萧山东北。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东接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龛山同处江南。
解释: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浙江萧山东北。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东接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龛山同处江南。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上有宋英宗治平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宋黄庭坚读书处的滴翠轩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造句:市赭山路两站广场,邮政编码241001。1947年,骨灰移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赭山公园赭山原为无主荒山。
首字母缩写:zs
【拼音】zhěsh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