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hù zǐ
繁体字:註子
意思: 1.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晚唐,盛行于宋·元时期。 ▶唐·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 ▶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宋·曾慥《高斋漫录》:“欧公作王文正墓碑,其子仲仪谏议,送金酒盘醆十副,注子二把,作润笔资,欧公
解释:1.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晩唐,盛行于宋元时期。 2.赌博时所押的钱。 3.量词。用于款项。
详细释义:一种长颈的酒壶。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亦称为『酒注子』。
造句:注子撇口,短颈,硕腹,平底。:温洒用具,与注子配套使用。注子小口,套盖,盖顶蹲一狮。又称注子、注壶、偏提、汤瓶。
首字母缩写:zz
【拼音】zhùz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