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缁黄

读音:zī huáng

繁体字:緇黃

英语:Buddhist monks and Taoist priests

意思:(缁黄,缁黄)
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唐·独孤及《谢敕书兼赐冬衣表》:“缁黄载跃,斑白相欢。”
  ▶宋·洪迈《夷坚丙志•程佛子》:“每岁必以正月十六日,设斋饭缁黄,名曰龙会斋。”
  ▶明·李东阳《西山杂诗》之四:“山中岁月空寒暑,世外缁黄亦化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生》:“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辄与倾谈,供给不厌。”

解释:1.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详细释义:僧人与道士。因僧侣穿黑衣,道士戴黄冠,故称为『缁黄』。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zh

【拼音】huáng

【包含缁黄的诗词】
《水调歌头 招友人饮》
人处六函内,蚊睫一微尘。
匆匆数十寒暑,驹隙等逡巡。
礼乐衣冠缚束,文字功名汩没,辱宠万悲忻。
雅意竟谁了,含恨入荒*。
笑缁黄,夸解脱,保天真。
将心自游,溟*屈蛰不生春。
气化也应归尽,云影白衣苍狗,何处驻阳神。
莫听三家语,来作醉乡民。
上一篇
滋议
下一篇
缁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