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zì chì
繁体字:自飭 意思:(自饬,自饬) 自行整肃、儆戒。 ▶《旧唐书•裴向传》:“向本以名相子,以学行自饬,谨守其门风。” ▶宋·苏辙《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惟至公,故贵戚近习不戒而自饬。” ▶《明史•文苑传三•黄佐》:“佐弟子多以行业自饬,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诗名最着云。” ▶章炳麟《国故论衡•正赍送》:“上自槃盂,下逮几杖,皆有辞以自饬,非以祝寿考也 解释:1.自行整肃﹑儆戒。
造句:责轻而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恭俭自饬,而明于任人。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治中,京兆朊秩,公自饬一如都事时。 首字母缩写:zc
【拼音】zìc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