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旃旌

读音:zhān jīng

繁体字:旃旌

意思:泛指赤色旗帜。
  ▶《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孔颖达疏:“盖王以通帛、杂帛并赐卫也。然则大赤即是旃也。于綪茷之下更言旃者,茷言旂尾,旃言旂身,圆其文,故具言耳。若其不然,旌是干之所建,旗皆有旌,少帛、旃旆之后何须更复言旌,明是圆其文故重言之。”
  ▶汉·班固《南巡颂》:“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
  ▶北周·庾信《郑常

解释:1.泛指赤色旗帜。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zj

【拼音】zhānjīng

【包含旃旌的诗词】
《新茶》
夭夭雀舌变枪旗,旟旆旃旌忽四驰。
槐火已登新鼎味,松风犹动故园思。
森森苦口难追俗,脉脉甘津恐后时。
何似当初陆鸿渐,莫将名字世人知。
上一篇
旃罽
下一篇
瞻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