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繁体字:治忽 意思:亦作“治曶”。 解释:1.亦作"治曶"。 2.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 造句:用于治忽冷忽热的发烧感冒。其书於古今闻见事迹,治忽贞邪,咸为苞载。谓含块咽津,治忽然恶心呕清水,亦胃寒之症。以自为,而忘天下之 首字母缩写: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