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制诰

读音:zhì gào

繁体字:製誥

意思:(制诰,制诰)

 1.皇帝的诏令。
  ▶唐·元稹《制造序》:“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明代制诰用沈体》:“故今朝廷制诰,犹用沈体云。”
 
 2.指承命草拟诏令。
  ▶清·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严起恒称其有制诰才。”

解释:1.皇帝的诏令。 2.指承命草拟诏令。

详细释义:天子的诏命。旧唐书?卷七十二?李百药传:『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唐?元稹?制诰自序:『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或作『制诏』。

造句:七年,改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即日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明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

首字母缩写:zg

【拼音】zhìgào

【包含制诰的诗词】
《赐杨亿判秘监》
琐闼往年司制诰,共嘉藻思类相如。
蓬山今日诠墳史,还仰多闻过仲舒。
报政列城归觐后,疏恩高阁拜官初。
诸生济济弥瞻望,铅椠谘询辨鲁鱼。
【用制诰造句】

1、 当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

上一篇
制胜
下一篇
制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