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chì kǒu
繁体字:赤口 意思: 1.谓谗毁者之口。 ▶唐·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小人赤口,曷本于理?”宋·陆游《养生》诗:“忠言何啻千金药,赤口能烧万里城。” 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 ▶宋·储泳《祛疑说》:“赤口,小煞耳。人或忤之,率多斗讼。” ▶宋·陆游《己未重五》诗:“安用丹书禳赤口,风波虽恶不关身。” 3.见“赤口日”。 解释:1.谓谗毁者之口。
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
3.见"赤口日"。
造句:《祛疑说》:“赤口,小煞耳。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赤口日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林松到县里告状,赤口被关入监。 首字母缩写:ck
【拼音】chìkǒ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