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方外人

引用解释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 宋 李颀 《古今诗话·诗瓢》:“ 唐 末 蜀州 有 唐求 ,放旷踈逸,方外人也。” 明 方孝孺 《失砚叹》诗:“少时得之方外人,四座传翫皆叹息。”《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读音:fāng wài rén

首字母缩写:fwr

【拼音】fāngwàirénshuài

【包含方外人的诗词】
《游西山》
西山一何高,有怀在泉石。
荡舟渡西泠,秋水今几尺。
渚花泊双桡,岸草纳双屐。
凉风树上至,林影下衣碧。
群动方自营,尘机念俱息。
邂逅方外人,招邀坐深席。
悠然外死生,矧复慨今昔。
我客语正深,仆夫劝还役。
川明月初至,树暗山已夕。
归人樵唱来,落日堕西壁。
【用方外人造句】

1、 本地人说那方外人思想开化,不懂礼教,方外人说那本地人,思想保守,难以开化。

上一篇
方术
下一篇
方雷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