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顾颉刚
解释
(1893-1980)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厦门、中山、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继承和发展前人“疑古”思想,成为“古史辨”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历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读音:
gù xié gāng
首字母缩写:
gjg
【拼音】
gù
jié
gāng
qián
【用顾颉刚造句】
1、 自张荫麟提出默证适用之限度问题,用以批判
顾颉刚
对尧舜禹问题的考证,八十多年来从未有人质疑。
「
顾
」的词典:
爱
顾
八
顾
傍
顾
北
顾
不
顾
采
顾
长
顾
承
顾
「
颉
」的词典:
仓
颉
盗
颉
丐
颉
颃
颉
皇
颉
颉
曲
颉
籀
颉
亢
「
刚
」的词典:
才
刚
纔
刚
乘
刚
重
刚
淳
刚
大
刚
待
刚
斗
刚
上一篇
顾正红
下一篇
顾后瞻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