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ǐng ěr
繁体字:鼎耳
意思: 1.鼎上两耳。 ▶《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 ▶《国语•晋语四》:“郑人以詹予晋,晋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嵴。” 2.《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祖己
解释:1.鼎上两耳。 2.《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修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造句: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盗掘者又想把大鼎砸开卖废铜,折腾了半夜,只砸下了一只鼎耳,当鼎耳落地之时,突然之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盗掘者以为触怒了上天,吓得一个个
首字母缩写:de
【拼音】dǐng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