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èr fǔ
繁体字:二府 意思: 1.汉代称丞相与御史。 ▶《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二府,丞相、御史也。” ▶《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敞行,皆遣主者随之。” ▶章炳麟《秦政记》:“武帝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 2.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 ▶《宋史•职官志二》:“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 详细释义:1.宋时因中书省、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故称为『二府』。 2.明、清时俗称各府同知为『二府』。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我在安东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升到这里。』
造句:辽在黄龙、兴中二府设有府学。宣和初,迁尚书,帝许以二府。还是反映贾家荣宁二府的兴衰?“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 首字母缩写:ef
【拼音】èrf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