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fā zhú
繁体字:發燭 意思:(发烛,发烛) 古代类似火柴的引火物。 ▶明·陶宗仪《辍耕录•发烛》:“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平妖传》第三一回:“那妇人去篮儿内取出一片硫磺发烛,就在火上焠着,去泥蜡烛上从头点着。” ------------------------------ 发烛 补证条目 解释:1.古代类似火柴的引火物。 详细释义:1.在小木片上涂有硫黄制成的引火物,犹如现在的火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发烛:『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n儿。』 2.点火。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五:『看书至夜分,乃自掩火灭烛而睡,至五更初, 公即自起发烛点灯著述,夜夜如此。』
造句:”起而发烛踟?,为赋而哀之。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辞赋家刘志强云:“日不落学说,打破了辞赋原始的‘发烛’时代。发烛 首字母缩写:fz
【拼音】fāzh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