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fú zhāng
繁体字:服章
意思: 1.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 ▶《左传•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 ▶杜预注:“尊卑别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观其贵贱,亦有服章。”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政和间,议者谓朝廷制为服章,所以异高卑、别上下,则服之与章,其制相须。” 2.泛指服饰,衣冠。 ▶晋·慧远
详细释义:古代君臣服装上,表示官阶身分的纹饰。根据古书上记载,虞舜时代,参酌更早于虞的典章制度,用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米?黼?黻等十二种花纹作为纹饰,用在君臣的服装上。后来历代都仿行,故称为『服章』。左传?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杜预?注:『尊卑别也。』
造句:冠冕服章,位从神仙皆有名教。其容色皆端敬,其服章皆严谨。《朝归》诗:“服章岂不好?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
首字母缩写:fz
【拼音】fúzh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