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fú tù
繁体字:伏兔 意思: 1.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 ▶《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胡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注引苏林曰:“言胡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 ▶《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
造句:伏兔穴Fútù(ST32)属足阳明胃经。”“蔓藤行伏兔,野竹上牵牛。“伏兔春萌”还是避暑的好去处。(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首字母缩写:ft
【拼音】fút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