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gàn máo
繁体字:乾旄 意思: 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咭叮噹奏着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 2.《诗•鄘风》篇名。 ▶《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解释: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2.《诗.墉风》篇名。《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详细释义:1.古时用旄牛尾系在旗竿顶端的仪仗。诗经?墉?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后用以指显贵官吏。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2.诗经墉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干旄,美好善也。』或亦指美贵妇人之诗。首章二句为:『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造句:插下龟蛇大旗,树立干旄大纛。》曰:“孑孑干旄,在浚之郊。??《诗??风?干旄》。《诗??风》孑孑干旄。孑 首字母缩写:gm
【拼音】gànmá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