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gān zhèng
繁体字:乾證
英语:witness
意思:(干证,干证)亦作“干証”。 与讼案有关的证人。 ▶宋·陈襄《州县提纲•察监繫人》:“二竞干证俱至,即须剖决。” ▶《宋史•刑法志二》:“﹝绍兴﹞十六年,诏:‘诸鞠狱追到干证人,无罪遣还者,每程给米一升半,钱十五文。’”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摺:“你看这李阿陈口内词因,与这状子上不同,其中必然暗昧着,老夫怎生下断,中间但得一个干证的来,可也好也。”
解释:1.见"干证"。
详细释义:与诉讼案有关系的证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县主问众干证口词,也有说打倒的,也有说推跌的』。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不想被庵里邻居牵去杀了,所以来告状,就带施牛的这个人做干证。』[似]旁证
造句:
首字母缩写:gz
【拼音】gānzhèng
1、隆亦是个奸刁之徒,不容相让,讼之于官,逮系干证,连年不决,以此兄弟致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