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ǎi jìn
繁体字:海禁
英语:ban on maritime trade
意思:指明·清两代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明·唐顺之《条陈水运事宜》:“今岁夏间,圣明念辽人之饥,弛海禁,运米赈之。” ▶清·黄遵宪《番客篇》:“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广州是中国开放海禁最早的地方,这是帝国主义最初侵入中国的门户。”
近义词: 邦禁
详细释义:1.关于航海的各种禁令。2.明清时代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或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所采取的措施。
造句:第二段考察了明世宗45年里的海禁法令。纵观我国海洋这近五百年兴衰沉浮的历史,我们还得从海禁这项政策细说。这一时期虽然是整个明代难得的弛禁开海阶段,但“于通之之中,申禁之之法” ,海禁政策不
首字母缩写:hj
【拼音】hǎijìn
1、明王朝建立后不久,为巩固其*制统治,厉行海禁,并定为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