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ūn huáng
繁体字:昏黃
英语:pale yellow; faint
意思:(昏黄,昏黄) 1.黄昏。 ▶唐·李颀《古从军》诗:“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交河。” ▶宋·王观《临江仙》词:“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此树朝开暮合,每至昏黄,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天问》:“它到底走了多少里程,从清早直到昏黄?”
近义词: 朦胧
反义词: 明亮
解释:暗淡凝的黄色(用于天色、灯光等)月色~。
详细释义:光线昏暗。唐?韩??曲江晚思诗:『水冷鹭鸶立,烟月愁昏黄。』[似]朦胧
造句:低低的陆地上空,出现了昏黄的色彩。一缕昏黄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斜照在桌上。罗伯特乔丹仰望着灰沉沉的天空,只见太阳变成一团昏黄。在深谷的外侧边缘,有一个椭圆形的池塘,池塘上高悬着
首字母缩写:hh
【拼音】hūnhu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