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第二声有什么字(huó)
         
        
        
                    
 
  - 拼音:guā
 - ● 趏 - guā  ㄍㄨㄚˉ -  ◎ 走貌。 - 其它字义 - ● 趏 - huó  ㄏㄨㄛˊ -  ◎ 瑟底的小孔。 
 
- 拼音:hé
 
- 名词 各数相加的总数。  【组词】:「总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名词 适中、恰到好处、刚柔并济的常道。《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名词 和平、停战。  【组词】:「讲和」、「议和」。《孙子.行军》:「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名词 日本的别名。  【组词】:「大和民族」。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和武、晋代有和峤。
- 动词 敦睦、调谐。  【组词】:「和好如初」。《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
- 动词 连同。  【组词】:「和衣而眠」。
- 形容词 温顺的、安详的。  【组词】:「和蔼」、「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风神雅淡,识量宽和。」唐.张说〈岳阳早霁南楼〉诗:「心阻意徒驰,神和生自足。」
- 形容词 温暖的。  【组词】:「和煦」、「风和日丽」。唐.白居易〈首夏病间〉诗:「清和好时节,微风吹裌衣。」
- 介词 对、向。  【组词】:「你和尊长讲话的态度要恭敬。」《红楼梦.第八回》:「好几处都有,都称赞得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
- 连词 与、跟。  【组词】:「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形容词 温暖的。  【组词】:「暖和」。,
- 动词 声音相应。  【组词】:「附和」、「唱和」。《资治通监.卷二三六.唐纪五十二.顺宗永贞元年》:「絪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动词 依原诗格律或内容作诗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
- 动词 搅拌、混合。  【组词】:「搅和」、「和面」。《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诧异道:『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
- 连词 之语音。,
- 动词 牌戏中牌张已凑齐成副而获胜称为「和」。  【组词】:「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凤梧自己买这样,买那样,应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万了。」
 
- 拼音:huá
 - ● 姡 - huá  ㄏㄨㄚˊ -  ◎ 面貌丑陋。 - 其它字义 - ● 姡 - huó  ㄏㄨㄛˊ -  1. 羞愧的样子。 -  2. 狡猾;狡诈。 
 
- 拼音:huó
 
- 动词 到、至。《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汉.郑玄.笺:「何时而有来会期。」
 
- 拼音:huó
 
- 形容词 有生命的。  【组词】:「活人」、「活鱼」。
- 形容词 生动,不死板。  【组词】:「灵活」、「活泼」。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烟湿树姿娇,雨余山态活。」
- 形容词 不固定的、可移动的。  【组词】:「活页」、「活塞」、「活字版」、「活期存款」。
- 动词 生存。《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 动词 救助。《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唐.白居易〈策林一.十八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凶歉之年,则贱粜以活饿殍。」
- 名词 生计。《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 名词 工作。  【组词】:「细活」、「重活」、「每天都应找些活来做。」
- 副词 很、甚、非常。  【组词】:「活像」、「活该」。
- 副词 灵活的。  【组词】:「活用」。
 
- 拼音:huó
 - ● 秳 - huó  ㄏㄨㄛˊ -  1. 舂捣不易破碎的粟。 -  2. 庄稼生长。 - 其它字义 - ● 秳 - kuò  ㄎㄨㄛˋ -  ◎ 禾皮。 
 
- 拼音:kuò
 - ● 萿 - kuò  ㄎㄨㄛˋ -  ◎ 麋舌草,春天生长,叶子形状似舌。 
 
- 拼音:yuè
 
- 动词 度过、跨过。  【组词】:「翻山越岭」、「越墙而走」。《楚辞.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 动词 经过。《书经.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动词 不按次序,超出某种范围或常规。  【组词】:「越位」、「越俎代庖」。《易经.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桓自宗支,越跻天禄。」
- 动词 坠落。《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 动词 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 形容词 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
- 名词 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浙、闽、粤一带。也称为「百越」、「百粤」。
- 名词 国名。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
- 名词 浙江省的别名。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有越百父。
- 副词 更加。  【组词】:「越大越不懂事。」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教人叹嗟。」
- 助词 句首发语词,无义。《书经.微子》:「殷遂丧,越至于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