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第二声有什么字(zuó)
         
        
        
                    
 
  - 拼音:zé
 
- 名词 竹编的箭袋。《广韵.入声.陌韵》:「笮,矢箙。」《仪礼.既夕礼》:「役器:甲胄干笮。」汉.郑玄.注:「笮,矢箙。」
- 名词 屋顶上承瓦的竹板。《广韵.入声.陌韵》:「笮,又屋上版。」
- 名词 姓。如汉代有笮融。
- 动词 压迫、逼迫。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六国》:「燕外迫蛮、陌,内笮齐、晋。」《三国志.卷五二.吴书.诸葛谨传》:「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
- 形容词 狭窄、狭隘。汉.曹丕〈陌上桑〉诗:「侧足独窘步,路局笮。」,
- 名词 压酒的器具。同「醡」。《广韵.去声.禡韵》:「笮,笮酒器也。」
- 动词 压、榨。《后汉书.卷一九.耿恭传》:「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 拼音:zhǎ
 
- 名词 土渣,粪土与草相混合者。《集韵.上声.马韵》:「苴,土苴,和粪艹也。或作苲。」
 
- 拼音:zhà
 
- 名词 碑石。《玉篇.石部》:「砟,碑石也。」,
- 名词 块状物。  【组词】:「煤砟子」、「炉灰砟儿」。
 
- 拼音:zhuó
 
- 动词 雕磨玉石。  【组词】:「琢磨」、「精雕细琢」。《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 动词 仔细推敲。唐.贯休〈寄匡山纪公〉诗:「寄言无别事,琢句似终身。」
 
- 拼音:zú
 
- 动词 揪着头发。《说文解字.手部》:「捽,持头发也。」《战国策.楚策一》:「吾将军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
- 动词 抓。《水浒传.第二六回》:「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
- 动词 拔取。《汉书.卷七二.贡禹传》:「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清史稿.卷四九六.忠义传十.刘锡祺传》:「党人适同舟,面辱之,捽其冠,遽投江死。」
- 动词 抵触、碰撞。《国语.晋语一》:「戎、夏交捽。」三国吴.韦昭.注:「捽,交对也。」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之六:「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 [一]之语音。
 
- 拼音:zuó
 
- 名词 前一天。《广韵.入声.铎韵》:「昨,昨日,隔一宵。」《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 名词 以往、过去。同「昔」。明.张自烈《正字通.日部》:「昨,往日也。」  【组词】:「今是昨非」。《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形容词 前一天的。  【组词】:「昨夜」。
 
- 拼音:zuó
 - ● 秨 - zuó  ㄗㄨㄛˊ -  1. 禾苗摆动的样子。 -  2. 庄稼。 
 
- 拼音:zuó
 - ● 鈼 - zuó  ㄗㄨㄛˊ -  1. 釜。 -  2. 甑。 
 
- 拼音:zuó
 - ● 莋 - zuó  ㄗㄨㄛˊ -  ◎ 〔~都〕古县名,在今中国四川省汉源县。 
 
- 拼音:zuó
 
- 名词 用竹皮编成的绳索。《玉篇.竹部》:「筰,竹索也。」
 
- 拼音:zuó
 - ● 稓 - zuó  ㄗㄨㄛˊ -  1. 古乡名,在今中国四川省邛崃县。 -  2. 姓。 
 
- 拼音:zuò
 
- 动词 兴起、振起。《说文解字.人部》:「作,起也。」  【组词】:「兴风作浪」。《易经.乾卦.九五》:「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动词 造就、培育。  【组词】:「天作之合」。《书经.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动词 创作。  【组词】:「写作」、「作画」、「作诗」。《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动词 进行、举行。  【组词】:「作战」、「作简报」。
- 动词 为、当。  【组词】:「认贼作父」。
- 动词 假装。  【组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 动词 进行某事。同「做」。  【组词】:「作媒」、「作证」、「作事」。
- 动词 成为。同「做」。  【组词】:「作人」、「作官」。
- 动词 制造。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名词 事业。  【组词】:「工作」。《礼记.缁衣》:「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 名词 诗文书画与艺术品称为「作」。  【组词】:「杰作」、「佳作」、「名作」。,
- 名词 工人、工匠。  【组词】:「木作」、「石作」、「瓦作」。
- 名词 制作某些工艺作品的场所。  【组词】:「作坊」。《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孙礼传》:「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
- 动词 招惹、自找。  【组词】:「自作自受」。,
- 参见「作摩」、「作料」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