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芦雁诗句

1.描写鸿雁的诗句

转的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1.《早雁》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3.《鸿雁》先秦.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6.《扬州早雁》唐.李益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处,

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

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息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2.有关大雁的诗句有出处有作者有雁字,有作者

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

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

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

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

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

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

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

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

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3.关于雁的诗句大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4.描写芦苇的诗句

1、《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

作者:唐代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露凉花敛夕,风静竹含秋。

译文:芦苇修长的身影伫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纷纷上了渔船。傍晚露水透着凉意,花收敛了花瓣。风静止着,竹子透着秋天的气息。

2、《送耿处士》

作者:唐代贾岛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译文:山川和草原在秋色下显得非常宁静,芦苇在晚风中欢乐的鸣唱。

3、《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4、《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作者:唐代贯休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

译文:江上芦花深处传来打渔人悠扬的渔歌声,人心虽然还惦记着吴越之地,但船帆却已经毫不留恋地行驶在湘江之上了。

5、《行舟芦苇中》

作者:宋代:彭汝砺

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

浮生厌足江湖味,好在溪边旧钓筒。

译文:芦苇林吹来潇潇的晚风,船行在雨中的芦苇林中像画一样。此生已经厌倦了江湖上的事情,悠闲自得的在河边钓鱼。

6、《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作者:唐代张贲

杨柳渐疏芦苇白,可怜斜日送君归。

释义:杨柳渐渐的落叶,芦苇也白了,傍晚残阳的时候就送你回去。

5.两句描写雁的诗句

1.《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2.《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3.《鸿雁》先秦.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6.《扬州早雁》唐.李益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

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6.描述芦花的诗句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句 宋 周师成 黄芦花白月无赖,乌桕叶红秋可怜.

句 宋 张一斋 忘即芦花业里宿,起来误作雪天吟.

句 宋 杨徽之 新霜染枫叶,皓月腊芦花.

句 宋 幸夤逊 深妆玉瓦平无垅,乱拂芦花细有声.

句 宋 赵讷轩 门外须臾风竹定,橹声摇曳出芦花.

白鸟一双帘外去,芦花风静钓舟闲.

西□ 宋 郭祥正 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宋 朱槔 云暖纲横危磴,日沉舟泊平沙.

唉乃一声归去,炊烟遥起芦花.

渔翁 宋 朱继芳 渔翁家在何许,惯宿芦花不归.

昨夜江村欲雪,百钱买得蓑衣.

寄审知 宋 赵蕃 枫赤芦花白,扁舟夜泊时.

平生故人梦,细雨说相思.

潇湘八景诗·平沙落雁 宋 张经 唤侣下寒汀,争宿芦花萼.

夜半渔翁过,惊起还飞落.

题时遁泽画卷十首 宋 王柏 江村依密树,目远送征鸿.

不尽暮天碧,谁续芦花风.

题光福刘伯祥所藏东坡枯木及渔村落落照图 宋 孙应时 夕阳雁影江天,明月芦花醉眠.

乞我烟波一叶,伴君西塞山边.

水边闻雁 宋 宋伯仁 芦花新有雁,四面水连天.

清净非人世,吾诗咏不全.

和之美河洲四诗 宋 司马光 寂寂河洲夜,芦花绕墟舍.

孤客久未眠,窗灯落寒灺.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秋气凄清,秋光淡荡.

鹭鸶飞下遥天,明月芦花一样.

千竿夹 宋 洪咨夔 方雨江流红,示霜芦花紫.

寂寂远帆来,拍拍晴鸥起.

闻笛 宋 董嗣杲 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

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

野步十首 宋 陈普 流水数株残柳,西风两岩芦花.

荒草客愁远道,夕阳牛带归鸦.

江上见数渔舟为公卒所窘 明 袁宏道 钓竿拂晓霜,衣薄芦花絮.

一亩不籍官,也被官差去.

渔父 清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7.关于描写大雁的诗句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8.描写雁的诗句和成语各10句

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谢宗可的《雁字》颇具待色: 芦花月底寄秋情,阵影南飞势不停。 一画写开湘水碧,半行草破楚天青。 云笺冷印虫书迹,烟墨浓模鸟篆形。 题尽子卿心事苦,断文无数落寒汀。

唐代诗人韩愈《鸣雁》也有“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

成语 : 沉鱼落雁。

雕心雁爪。

雁影分飞。

雁过拔毛。

鸿雁哀鸣。

雁塔题名。

鸣雁直木。

鱼尾雁行。

断雁孤鸿。

鹰拿雁捉。

谢谢采纳!

9.形容芦苇花,的诗句

1、索索萧萧芦苇间唐白居易 只查询白居易的结果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2、夜寒宿芦苇唐常建 只查询常建的结果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3、钓翁在芦苇唐常建 只查询常建的结果 《太公哀晚遇》

4、月明空照芦苇宋曹豳 只查询曹豳的结果 《西河 和王潜斋韵》

5、芦苇已雕荷已败宋吴潜 只查询吴潜的结果 《南乡子·野思浩难收》

6、秋声思芦苇唐刘禹锡 只查询刘禹锡的结果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

7、芦苇晚风起唐刘禹锡 只查询刘禹锡的结果 《晚泊牛渚》

8、芦苇丛中作此诗唐白居易 只查询白居易的结果 《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

9、芦苇声多雁满陂唐朱庆馀 只查询朱庆馀的结果 《早发庐江途中遇雪寄李侍御》

10、芦苇夜风多唐许浑 只查询许浑的结果 《江楼夜别》

11、芦苇暮修修唐许浑 只查询许浑的结果 《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

12、芦苇萧萧风雨多唐许浑 只查询许浑的结果 《夜泊永乐有怀》

10.有关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