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樵夫的诗词有哪些1、《渔歌子 樵夫四首》(元) 周巽 春山漠漠淡烟横。阴壑丁丁伐木声。啼鸟静,落花轻。看棋松下暮云。 2、《樵夫》(宋) 萧德藻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3、《樵夫》(宋)陆游 酸涩涧边果,青红岩际花。 贪随狙狖去,风雨未还家。 4、《樵夫行》(宋)徐侨 晨征已输行者早,纷来敛避樵夫道。樵夫辛苦刈樵归,昏莫结束更起炊。 夜半出门星月暗,崎岖露草寒濡衣。入市博得升合粮,归来分与妻儿尝。 依前剥剥上山去,不住朝朝莫莫忙。樵夫樵夫休懊恼,世路艰难勤亦好。 蝗虫四起米价高,怜汝饥劳我未饱。我苦闲愁雪满颠,烹葵煮藜过年年。 5、《樵夫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2.关于樵夫的诗词有哪些1、《渔歌子 樵夫四首》(元) 周巽 春山漠漠淡烟横。 阴壑丁丁伐木声。啼鸟静,落花轻。 看棋松下暮云。 2、《樵夫》(宋) 萧德藻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3、《樵夫》(宋)陆游 酸涩涧边果,青红岩际花。 贪随狙狖去,风雨未还家。 4、《樵夫行》(宋)徐侨 晨征已输行者早,纷来敛避樵夫道。 樵夫辛苦刈樵归,昏莫结束更起炊。 夜半出门星月暗,崎岖露草寒濡衣。 入市博得升合粮,归来分与妻儿尝。 依前剥剥上山去,不住朝朝莫莫忙。 樵夫樵夫休懊恼,世路艰难勤亦好。 蝗虫四起米价高,怜汝饥劳我未饱。 我苦闲愁雪满颠,烹葵煮藜过年年。 5、《樵夫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3.有关樵夫的诗词其他回答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苏轼《题西林壁 》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的樵子之所以是诗人眼里的悠闲像征 所谓“樵子逗烟墅,渔翁宿沙汀”。 “生自苍崖边,能谙白云养。才穿远林去,已在孤峰上。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 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展开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的樵子之所以是诗人眼里的悠闲像征 所谓“樵子逗烟墅,渔翁宿沙汀”。 “生自苍崖边,能谙白云养。才穿远林去,已在孤峰上。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 4.有关樵夫的诗词其他回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苏轼《题西林壁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的樵子之所以是诗人眼里的悠闲像征所谓“樵子逗烟墅,渔翁宿沙汀”。“生自苍崖边,能谙白云养。 才穿远林去,已在孤峰上。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 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展开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的樵子之所以是诗人眼里的悠闲像征 所谓“樵子逗烟墅,渔翁宿沙汀”。 “生自苍崖边,能谙白云养。 才穿远林去,已在孤峰上。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 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 5.描写田元春景图的诗句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春中田园 王维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6.朱自清的樵夫词翻译朱景素《樵夫词》阅读答案 时间:2015-06-21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⑴写出“惯入深林鸟不猜”的意思。 ⑵赏析诗句“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参考答案 (1)诗人进入深山捡柴,林中的鸟看见后不惊慌。(3分) (2)诗句描写了樵夫挑着柴禾,挑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满意而归的情景。(2分)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2分) 二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分)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参考答案 1、白云堆 深林(2分,每空1分) 2、【示例1】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竞”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涛人的雅趣。 【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回答出自: 7.写一篇关于模仿《樵夫,别砍那棵树》的一首诗,,谢谢了,thanks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是个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世纪20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是他最著名的还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六、写作说明 《樵夫,别砍那棵树》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抒情诗.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树的真挚情感,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当时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七、文章主旨 这首诗本身是写自己对一棵老橡树的感情,实际上它所唤起的是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在这棵老橡树身上,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当然不同的读者在老橡树身上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对于诗歌主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八、结构分析 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开篇入题:“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发出了真诚的呼吁.为什么呢?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现在我得保护它”,而且“这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 第二节:承接首节,进一步说明不让樵夫砍那棵树的原因——“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它的根已在土里扎固”;而且“它现在已是参天大树”.诗人动情地责问樵夫:对这样的老树“你还要将它砍下”?。 8.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简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及其画作成就的。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诗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缕刻得栩栩如生如《终南山》:“太乙近古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要表现终南山的宏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出远观的印象。紧接着写登山所见的近景,只觉自己置身于白云缭绕、青霭蒙蒙的云海之端,那奇异惊喜的心情,随之而出。在迷蒙的喜悦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中峰的雄姿。末尾而句,如沈德潜所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集》卷九)这样理解似更切合山水写景的实际,是巧妙的收笔。再看另一首诗: 危境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邱。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日霭悠悠。青皋丽已净,绿水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消人忧。(《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诗人以寸管之笔将盘曲万转的山容水姿一一如画托出。那松上雨点、溪石潺流,同深溪静语,山头长啸,彼此呼应;加上朦胧雾霭和南山日照的映衬,完全是画师的构图。晁补之指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符曾题序说:“昔人称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二者罕能罕能并臻其妙。右丞擅诗名于开元天宝间,得唐音之盛,绘事独绝千古。所谓无声之诗,有声之画,右丞盖兼而有之。”(见《王右丞集》附录五序文五则) 以上均为王维以画入诗的力作。这是六朝以来山水诗创作的一大发展,它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束缚,刻画过于琐细的毛病。 王维能突破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法入诗,使山水诗具有浓郁传神的诗画美。具体地说,一是注重自然景物彼此的烘托映衬,如“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侍郎山居》)“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二是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的生机,牢牢把握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富于美感的形态经过裁剪、推敲、遣词,融景成诗,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雨,树桫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三是注重色彩的调配。如“青山横苍林,赤日闭平陆。”(《冬日游览》)“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华岳》)“古壁苍苔里,寒山远山红。”(《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这些经过艺术家的慧眼和审美心理精选绘制的山水景色,比之自然录象,更富吸引力,因为它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写出了动与静的矛盾的统一。这就是所谓“诗中有画”的诗画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