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洞庭湖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1.写洞庭湖美景的诗句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2.描写洞庭美景的古诗是什么

一、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太多,只列出题目和作者)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6.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例句:阊门曙色欲苍苍)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7.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例句:江从西南来)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8. 题洞庭湖(例句:可怜洞庭湖) 朝代:唐 作者:蔡押衙 9. 洞庭湖(例句:东西南北各连空) 朝代:唐 作者:曹松 10. 送客(例句:故人洞庭去) 朝代:唐 作者:陈子昂 11.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例句:为爱君山景最灵) 朝代:唐 作者:高骈 12. 谅公洞庭孤橘歌(例句:不种自生一株橘) 朝代:唐 作者:顾况 13. 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例句:洞庭正波苹叶衰) 朝代:唐 作者:独孤及 14. 登岳阳楼(例句:昔闻洞庭水)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5. 过南岳入洞庭湖(例句:洪波忽争道)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6. 宿青草湖(例句:洞庭犹在目)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7. 舟泛洞庭(例句:蛟室围青草)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8. 早发洞庭(例句:长天接广泽) 朝代:唐 作者:方干 19.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例句:我爱君家似洞庭) 朝代:唐 作者:方干 20. 送僧归洞庭(例句:江山万万重) 朝代:唐 作者:顾非熊 21. 哭从兄苌(例句:洞庭违鄂渚) 朝代:唐 作者:顾况 22. 泊秋江(例句:岸如洞庭山似剡) 朝代:唐 作者:贯休 23. 洞庭玩月(例句:洞庭湖上清秋月) 朝代:唐 作者:韩偓 24.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例句:十月阴气盛)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5. 岳阳楼别窦司直(例句:洞庭九州间)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6.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例句:今日相逢落叶前)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7. 送夏侯子之江夏(例句:扣楫洞庭上)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8. 别洞庭维谅上人(例句:白云关我不关他) 朝代:唐 作者:皎然 29.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例句:洞庭仙山但生橘)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0.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例句:郡斋得无事)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1.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例句:名山洞府到金庭)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2.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例句:见说洞庭无上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3.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例句:从来湖上胜人间)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4. 太湖馆送殷秀才赴举(例句:春风洞庭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5. 投知己(例句:若为令忆洞庭春)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6. 与朝阳山人张朝夜集湖亭,赋得各言其志(例句:洞庭孤月在)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7. 赋洞庭(例句:周极八百里) 朝代:唐 作者:可朋 38. 洞庭隐(例句:高卧洞庭三十春) 朝代:唐 作者:来鹄 39. 夜泊湘江(例句:湘山木落洞庭波) 朝代:唐 作者:郎士元 40.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例句:昔别若梦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1.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例句:修蛇横洞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2.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例句:九日天气清)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3. 临江王节士歌(例句:洞庭白波木叶稀)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4.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例句:今日竹林宴)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5.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例句:洞庭西望楚江分)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6. 秋登巴陵望洞庭(例句:清晨登巴陵)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7.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例句:日晚湘水绿)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8. 宿洞庭(例句:白水连天暮) 朝代:唐 作者:李端 49. 帝子歌(例句:洞庭明月一千里) 朝代:唐 作者:李贺 50. 送刘山人归洞庭(例句:君逐云山去) 朝代:唐 作者:李频 二、洞庭湖的对联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湘籍)写的一幅长联是这样的: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 阳三过必醉。

诗那、儒那、吏那、仙那?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楼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向谁领会得来? 李白为岳阳楼写过联句:“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蒙蒙老子自天以降 四面风光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完整诗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扩展资料1、《岳阳楼记》作品概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2、《岳阳楼记》写景特点 第一是写景色能够利用典型的鲜明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

我们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作者写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

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

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组成部分都写下来。

所以要眼光敏锐,选择代表性的,点染一笔两笔,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正是用的这种手法。

第二是能够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里描写景物,象画画一样,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

作者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触景生情的情况,自然更不能脱离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写。 这就是说,要选择适当的景物,使景里隐含着情,读者读的时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却随着动荡,或者分不出什么是景什么是情。

在这方面,作者是费了相当的功夫的。 第三是用对比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文章里用对比来加强表达力量,这在我国是个常用的修辞方法。写天气,一方面是晴,一方面是阴,写湖面,一方面是“浊浪排空”,一方面是“波澜不惊”;写人物活动,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渔歌互答”。

这样互相对照,悲的就更显得可悲,喜的就更显得可喜了。

4.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句

一、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二、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洞庭诗》雍陶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三、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洞庭秋月行》刘禹锡

秋夜,月亮在洞庭湖心生起,万顷微波泛起,好似熔炼黄金。

四、以上诗句均赞美了洞庭湖美丽的景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