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晚霞的诗句1,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白话文释义: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2,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江景》 白话文释义: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白话文释义: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4,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出自五代: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白话文释义:夕阳斜照着故都金陵,茵绿的春草与江岸连平,晚霞烧红了江天,大江东去滔滔无情。 5,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出自宋代:晁补之《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白话文释义:青山渐渐被暮霭笼罩红日慢慢向西坠落,浩浩长江奔腾不息汹涌地向东流去。天空中缕缕残霞就像有花纹的罗绮渐渐散开,回首望去浩淼的烟波掩映着漫漫路途。 2.描写晚霞夕阳的诗词有哪些描写晚霞夕阳的诗词有 1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 2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夕阳西下老牛归来时,牛背上不见有人卧,却驮着个寒鸦,老牛与寒鸦一起回来。 《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首诗以淡墨写生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寂的山村晚归图,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水绕陂田竹绕篱”,远处,淙淙溪水环绕着山坡上的层层梯田;近处,摇曳的翠竹环绕着短短的篱笆。由远及近写来,竹、篱之内的茅舍宛然在目。首句写景中已点了“村居”之题。两个“绕”字用得妙,把水、陂田、竹、篱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音韵流美,情味悠长。 “榆钱落尽槿花稀”,那篱边榆树枝头的串串榆钱早已落光,篱上的木槿花也只残存稀疏的几朵了。笔触由篱外转到篱内,写出山村农家庭院内的风光。这句景物描写中已表现了季节特征。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夕阳西下,在暮色苍茫中,一头牛缓缓归来。牛背上没有短笛横吹的牧童,只立着两两悠闲自在的寒鸦。“寒”字,点出这是深秋季节。夕阳牛归,这是前人诗中多次出现过的景象。《诗经•王同•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些诗句都描写了这种田园风光,而且都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以得得的牛蹄声衬出山村的静谧。此诗在牛背上点出两两寒鸦,就更富诗情画意了。 总起来看,此诗景真情真,给人以恬静的美的享受。诗风疏野冲淡,自然而又自然。孙联奎《诗品臆说》说:“有真性故有真情,有真情故有真诗。”对于此诗,我们也可作如是观。 参考资料 张舜民 .《村居》.未知:未知,北宋 3.描写晚霞的,诗句1、《山行》清代: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译文:山野寺庙把林子分开了,山亭好像从晚霞中间穿过去。春已经深了,可是从没有客人到来;一路走来,仿佛听到了松花落地的声音。 2、《晓至湖上》清代: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译文: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3、《落日忆山中》唐代: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译文: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现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怎么不让人嗟叹不止?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4、《诉衷情令》宋代:康与之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译文:黄昏时候,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益觉伤感。 5、《满庭芳》宋代: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扩展资料: 形成原理 晚霞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 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4.描写晚霞的,诗句1、《山行》清代: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译文:山野寺庙把林子分开了,山亭好像从晚霞中间穿过去。 春已经深了,可是从没有客人到来;一路走来,仿佛听到了松花落地的声音。 2、《晓至湖上》清代: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译文: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3、《落日忆山中》唐代: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译文: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 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现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怎么不让人嗟叹不止?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4、《诉衷情令》宋代:康与之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译文:黄昏时候,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益觉伤感。 5、《满庭芳》宋代: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 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扩展资料: 形成原理 晚霞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 因此,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 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 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 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