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 章碣《焚书坑》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欧阳修《画地学书》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刘昚虚《阙题》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 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读书》 2.形容看书的诗句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关于读书诗句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鹿洞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劝学诗》 朝代:唐代 作者: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 朝代:宋代 作者: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柏学士茅屋》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读书》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4.关于读书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励志篇》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绝句四首”(其四)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清·查为仁《莲坡诗话》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另外还有肌肤对联一并附上: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未忘尘尾清谈兴,常读蝇头细字书 好书不厌百回读,佳客来时一座倾 临老常有身健日,读书偏爱夜长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描写考试的现代诗《读书与考试 》 许多人带着自己的书本纷纷涌进图书馆, 轰轰烈烈的场面不亚于地震时的逃难, 冷寂半年的图书馆终于优雅地张开了巨嘴, 将这群被考试逼疯了的孩子吞进肚里。 这群孩子迷失在阅读中却找不到阅读的快乐, 有时甚至还在心里诅咒一下书本或者考试, 图书馆则像个庄严的监考老师在看着一场测验, 它终于发现这群孩子都是垃圾不好消化。 其时有几排书架正弯着腰在斜睨一对恋人的亲昵, 马克思突然探出头说:咿,共产主义实现了吗还是? 当然还没有实现,这只是一次痛苦的集体阅读, 只是正好有一对多情的眷侣,增加了几分春天的气息。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尼采诸贤重又闭眼安睡了, 他们就像未考试前的图书馆一样寂寞可怜, 没人找他们说话时他们就在那里自行腐烂着, 他们对这次因考试而受到的打扰也不着恼。 李白不知道现代汉语拼音方案, 但丁也不懂什么叫超现实主义文学, 所以他们如果参加这次图书馆里的预测考试, 肯定不及格,肯定不是好学生,嘿嘿, 而这些我全都知道哈,我多么伟大! 《如梦令·考试》 常记做完题后 不管多少错误 眼皮撑不住 误入周公那处 呼噜,呼噜 惊起考生无数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春雪绵绵,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又冷,不如收拾到明年。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若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染黄泉。 考试诗 ——题记:木兰代父从军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但我们学生的那些有关考试的事又有几人晓得?下面是仿照《木兰诗》改变的《考试诗》一首,真实地反映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 有几人晓得?下面是仿照《木兰诗》改变的《 哀怨生生叠,不才当窗叹。额前豆汗出,手中笔难安。 的命根”这句话。 &nbs 问汝何所哀,问汝何所怨。 吾亦无所哀,吾亦无所怨。昨日见黑板,先生欲大考,试卷共两张,题目易到难。 考好则大喜,考砸心胆颤,女子操起笔,无奈度险关。 桌上笔起舞,灯下背课文,床沿思进取,枕边拜神仙。 旦辞爷娘去,未几校门边,不闻爷娘叮嘱声,但见焦急学生心忐忐。又辞校门去,无何桌子前,不闻爷娘叮嘱声,但见无数同学语喃喃。 大考就在即,无人心能安。落笔声急促,只在一念间。 笨蛋百战死,天才十年归。考试诗》一首,真实地反映了“分分分,学生 归来见先生,先生讲台旁。 赐吾八十七,平均八十一。同学眼惊羡,鄙人自是气昂昂;此乃真功夫,并非作弊郎。 爷娘闻卷来,颤抖进吾房;老爹见高分,涕泪满衣裳;老娘见高分,眉开眼笑喜欲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放我风雨笔,卸我书行囊,庆祝此凯旋,乐此又不疲。 出门会老友,老友皆惊忙:同窗苦十年,不知小女如此狂。 鲍室久无臭,兰室久无香;根生芳草园,安能辨我一人芳?。 6.关于古代读书科举的古诗词、唐代朱庆余有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张籍回了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2、唐代孟郊昔年屡考不中,写下《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后来终于登榜,又写下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宋代董德元《柳梢青》“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道尽个中滋味。 5、宋真宗赵恒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几乎可以看做是为科举考试打广告了。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诗词,另外还有一些“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如我彀中”“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等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