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泗水河畔的诗句《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2.描写泗水河畔的诗句《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3.写绣江河美丽的景色的作文美丽的绣江河相信大家都知道容县的绣江河,也一定亲眼目睹过它的风采。 无论从远到近看,绣江河的景色都是那么地迷人! 清晨,河面上被一层浓雾胧罩着,绣江河在雾的怀抱下,缓缓地流淌着,好似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呼呼大睡。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浓雾慢慢消逝。 绣江河睁开了眼睛,开始忙碌它的工作。 中午,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河面上,绣江河停下了脚步,伴随着阳光开始舞蹈起来。 时不时有一阵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了一个个小小的、让人不易察觉的涟漪,随着水波的清微晃动。这时,柳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在向我们微笑,连河边的野花也露出了它迷人的笑容。 傍晚,太阳缓缓地从西边落下,在河面上撒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绣江河又挪动了它的身躯,缓缓地前进着。 河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了几条渔船,扑捉着他们的晚餐。 夜晚,漆黑的夜空里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亮倒映在河里,也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好像河中也有一个月亮。 人们在河边散步,小孩在河边玩耍。奔腾了一天的绣江河渐渐平静下来,静静地注视着夜空。 这就是我们容县人民的“母亲河”――绣江河,如果你想一睹它的风采,那就快到容县来吧。 4.作文绣江河的一年四季相信大家都知道容县的绣江河,也一定亲眼目睹过它的风采。 无论从远到近看,绣江河的景色都是那么地迷人!清晨,河面上被一层浓雾胧罩着,绣江河在雾的怀抱下,缓缓地流淌着,好似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呼呼大睡。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浓雾慢慢消逝。 绣江河睁开了眼睛,开始忙碌它的工作。中午,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河面上,绣江河停下了脚步,伴随着阳光开始舞蹈起来。 时不时有一阵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了一个个小小的、让人不易察觉的涟漪,随着水波的清微晃动。这时,柳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在向我们微笑,连河边的野花也露出了它迷人的笑容。 傍晚,太阳缓缓地从西边落下,在河面上撒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绣江河又挪动了它的身躯,缓缓地前进着。 河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了几条渔船,扑捉着他们的晚餐。夜晚,漆黑的夜空里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亮倒映在河里,也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好像河中也有一个月亮。 人们在河边散步,小孩在河边玩耍。奔腾了一天的绣江河渐渐平静下来,静静地注视着夜空。 这就是我们容县人民的“母亲河”――绣江河,如果你想一睹它的风采,那就快到容县来吧。 5.描写江,河,湖泊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6.关于秦淮河的诗词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