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薛涛和元稹的诗句

1.谁有写元稹和薛涛、刘采春的文章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元稹贬官通州,白居易谪居江州,两地千里迢迢,通信十分困难。白居易写了一首诗,临风怀想,叙梦生情,诗歌有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诗人一大早起床,临风伤怀,心绪不宁,只是因为“客路青山外,江湖多风波”,朋友两地,音讯杳无。下一“断”语,明点山环水绕,音书阻隔;暗示诗人思念老友,悲恸欲绝:其状愁苦,其情凄惨。一、二两句写晨起的见闻感受,可见诗人平日的相思难熬。三、四两句忆梦中情景,诗人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双面落笔,表现了诗人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也写尽了两人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深情厚谊。元稹收到白居易寄来的诗后,当即赋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和白诗用记梦抒念旧之情不同,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不能入梦来写凄苦心境。因为重病在身,心神恍惚,自己不能自主,梦见的全是些毫不相干的闲人,偏偏没有你!真是“愧君频相见,痛我病绝情”啊!诗人想念老友,朝朝暮暮,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这番病不梦君的剖白把元稹的凄苦惨痛写得入骨三分。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忧患疾苦当中的友情多么执着,多么坚强!多么悲壮,多么高贵!

元稹还有一首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也是重病当中惊闻朋友被贬官降职的即兴之作。写得暗淡凄凉,惨不忍读。“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滴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好,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离恨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于是他眼中的景物刹那间全变得阴沉昏暗,冷清寒凉。“灯”是余光将尽,失去光焰的“残灯”;“影”的摇曳不定,昏暗阴森的灯影;“风”本无明暗之分,而今成了“暗风”;“窗”亦无寒热之别,而今也成了“寒窗”;“雨”是凄风苦雨,“夜”是漫漫长夜。风、雨、灯、窗又“残”又“暗”又“寒”,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凄神寒骨的氛围,巧妙地烘托出诗人的愁苦怨恨。“垂死病中惊坐起”勾画诗人瞬间的动作情状。本来诗人重病在身,久卧在床,有气无力,垂死挣扎,没想到惊闻噩耗,竟然坐起!如此反常的动作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元稹另有一首诗《得乐天书》从家人的反映、猜想入手,抒写自己和白居易非同寻常的友谊。诗歌是这样写的:“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全诗描绘接到千里之外的白居易的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哭哭啼啼的场面。写自己,读完远信,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写妻女,又惊又哭,忧心忡忡,困惑发问;写猜想,伤心激动,异乎寻常,情关乐天!元稹的朋友也是元稹一家的朋友,妻女的悬疑猜想,惊哭发问,从一个侧而展示出元、白友谊的情深似海,义重如山。没有什么事能使元稹如此激动,没有什么信能使元稹如此伤心,够得上元稹如此关心牵挂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

患难见真情,世久见人心。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友谊在时空阻隔,宦海沉浮的考验之中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牢固。当元稹听说朋友被贬官降职时,他病中惊起,愁苦万分;当元稹听说朋友梦中思念自己时,他病中梦非所想,悔恨交加;当元稹接到朋友千里来信时,他泣不成声,老泪纵横。他们这种肝胆相照、风雨同当的情谊在钻营拍马、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里,犹如一道闪电,放射出至真至纯的人性光辉!

2.薛涛与元稹的恋情介绍

薛涛是个奇女子,数十年间,剑南节度使共换了十一位,每一位都被她的绝色与才华所吸引。

她迤逦妍逸的传奇人生经历,透露出她过人的智慧和独善其身的秉性。虽然身为乐伎,她的急智和才华仍获得了同时代诗人们的爱慕与肯定。

薛涛四十二岁时,她第一次全心全意地爱上了一个男人,那就是诗人元稹。 两人虽然地位、年龄悬殊,但他们却在一起度过了一年极其美好的时光,建立了非常深刻的恋情。

那是元和四年(809)三月,在司空严绶的撮合下,薛涛在梓州结识了当时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很快就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小十一岁、却又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这时的元稹新科未久,政治上尚能刚正不阿,他久慕薛涛之名,常悄悒于怀抱,这次,他主动申请监察东川,正是为会薛涛而来。

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使这位 “贞元巨杰”大为惊服。 起初薛涛不过是以职业性的心态与姿容来应付元稹,可就在他们第一次倾谈时,薛涛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她暗暗告诉自己,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一切都顾不上了,满腔积郁已久的热情,一股脑地奔泄出来,两人同时融化在爱的热流中。

薛涛虽为风尘女子,但她以前都是属于那种卖艺不卖身的高级诗妓,周旋于蜂蝶中,却一直洁身自好。而这次一切都不同了,与元稹见面的当天夜里,她就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心爱的人;第二天清早起来,还真情所致地作了一首“池上双鸟”诗: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这首诗俨然就是一个柔情万种的痴心女子,在向心上人诉说对生活的向往,奏响追求挚情的心曲。在薛涛身上,可以说谁也没能象元稹这样真正享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恋情。

对此,多情公子元稹也尽能领略,深为薛涛那绮丽的情意而沉醉,当时他留下的一首诗就记载了这样的情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此后两人就开始了同居,直到第二年二月,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务,离开成都返回京都时,两人不得不挥泪分手。

到这时为止,他们已在一起度过了一年如胶似漆的亲密时日。元稹在离开成都时,薛涛写了一首《送友人》诗: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这首送别诗,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

分别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节,本来就教人伤怀,可诗人偏说“谁言千里自今夕”,反伤感之意而安慰对方,其伤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元稹离开成都后,薛涛对他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她相信元稹说过要回成都见她的话,不惜以全部身心等待与心上人再度相逢。

在长庆元年(821),元稹入翰林时,薛涛寄去自创的“深红小笺”,元稹在笺上作《寄赠薛涛》七律一首,托人捎来给薛涛。诗曰: 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对薛涛的才情念念不忘,暗自称奇,同时也直抒相思心意,可见他对成都那一年缠绵岁月还是颇寄真情的。

薛涛也写了《寄旧诗与元微之》,其中有“长教碧玉深藏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的表白。 当时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但牵动她内心深情的却只有元稹一个。

元稹离开蜀中后,薛涛朝思暮想,就象一个丈夫远出的空闺女子一样,等出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诗──“锦江春望”四首: 其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 揽革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起初还只是揪心的相思和期盼,期望情人重续旧欢的时日;可是春去春归,音信渐渺,薛涛越盼越失望,她甚至望着天上的云彩、江畔的垂柳、院中的春花,都幻化成元稹的形象,与它们诉说离情之苦。她的一首“咏牡丹”,就是以牡丹拟人,在夜深露重中与盛开的花儿细诉衷情。

诗云: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可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元稹实际是一个负心汉,薛涛在锦江畔刻骨铭心地思念着情郎,元稹却又到浙西与年轻貌美的刘采春热恋得如火如荼。风尘才女薛涛毕竟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支小插曲,他又何曾想过与她相伴终身呢。

3.乐妓薛涛爱上元稹,为什么会被白居易写诗表白

白居易和元稹是同时期同样出名的诗人,并且两人还是至交好友,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后世将他们两个并称为“元白”。

两人能成为好友,自然品性差不多,但是没想到的是两人同时看上了一位女子。她就是后世同样有名的女诗人,成都乐妓,薛涛。

说起史上有名的风流诗人,元稹绝对是排的上号的一位,他的红粉知己无数,绝对是个谈恋爱过脑子不过心的人,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环境,或许这并不算是一个人致命的缺点,相反,因为他本身的才气,或许会有许多女人飞蛾扑火,趋之若鹜。 元稹 这些女人当中就有薛涛,薛涛其人,本身十分有才气,据史书记载,她七八岁时就能出口成诗,与父亲对诗也是不假思索,信手拈来,令父亲十分看好,到后来与刘采春等人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等人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

由此可见,薛涛其人才华之出众。但是就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才女到最后也是为情所伤为情所苦,难逃元稹为她编织的一道情网。

我们大家都知道元稹所做的《莺莺传》,就是以他自己的风流韵事为蓝本所创作的,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天纵之才王实甫以《莺莺传》为蓝本,创作了人们至今传颂的《西厢记》,这两位可是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单从《莺莺传》和《西厢记》我们就可以看出元稹是怎样的一个风流人物,所以可以预见和他相爱的薛涛的下场是怎样的。

元和四年,那时的元稹事业上正是如日中天,意气奋发的时候,被皇帝认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巡视,他来蜀地巡视。那时的薛涛也是名气正旺,声名远扬,自然引来了风流才子元稹的注意,于是托好友引荐,请求一见。

两人相约在梓州见面,没想到这一见让已到中年的薛涛燃起的炽热的爱意,他被这位俊朗不凡并且才华横溢的少年吸引,一下子坠入了爱河,尽管她知道她比他大11岁,尽管她知道他只是暂时下到地方巡视,不会待太久,她依然把满腔爱意毫无保留的挥洒到了他的身上。 薛涛 或许已经预料到了结果,所以元稹的离开她并没有悲伤,只是她从此褪下了红衣,穿上了道袍,没想到的是元稹寄来了相思的情书,这于她是欣喜若狂的,于是自己制作了桃红色的信笺,用于给元稹写回信,后世称这种桃红色的信笺为“薜涛笺”。

要说白居易与薛涛的相识自然是源于元稹的引见,白居易作为元稹的好友,去探望好友,于是元稹自然把自己宠爱的女妓叫出来助兴,白居易一见,自然是惊人天人,一下子记在了心里。 白居易 后来在薛涛还对元稹念念不忘,深情等待之时,元稹已经有了另外欢好的女子,乃是越中名妓刘采春,并与她开始另外一段风花雪月的生活,自然把可怜的薛姑娘早就抛置于九霄云外了。

就在这时,白居易写了一首诗《与薛涛》,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如此显而易见的爱慕和求欢之意昭然若揭,不知道白居易的这首诗好友元稹有无看过,看过又作何感想。但是薛涛姑娘情意坚定,并不把白居易的告白放在眼里,坚持苦守,等待元稹的归来。

4.薛涛与元稹的恋情介绍

薛涛,字洪度,长安人,生于唐元年与时代(公元768—832年)。薛涛聪颖早慧,八、九年时即能知声律。幼年随父宦游成都,不久父亲去世,母亲遗居,独自把薛涛养到及笄之年。这时的薛涛仪容颇丽,才凋尤佳,饶词辩,娴翰墨,小有诗名。贞元元年(785),韦皋镇蜀,召薛涛侍酒赋诗,薛涛从此开始了乐籍的生活。

薛涛身为幕府营妓,她同幕宾僚属们诗酒唱与,以锦心绣口赢得极高声誉。她的诗篇与才名随着幕府驰出的使车传遍了全国。但那时年轻的薛涛并不知道愁为何物,在韦皋的宠爱里,消遣着锦绣的日子。

贞元五年(789),薛涛因为一度介入了幕府的政事,引起韦皋的恼怒,被罚赴松州。不久后获释的薛涛回到成都,她脱去乐籍身份,隐居在浇花溪边开始思索自我一路行来的脚印。硬硬将一颗红尘里浮躁的心寄宿在山水花丛之间。并发明“薛涛笺”流传至今。

在韦皋以后继任的十镇节度使中,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五镇与薛涛都曾书信往来,关系密切。当时著名的诗人令狐楚、张籍、王建、元稹、自居易、杜牧、刘禹锡、张祜等也都与薛涛诗文酬唱。

元与二年(807),武元衡镇蜀,薛涛获“女校书”的称号。“女校书”成为薛涛才名的代称,“女校书”的才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这都养成了薛涛独立的见解与独立的人格特点,摆脱了传统女子悲悲切切的小女人性格。特别是在追求自由的爱面前,薛涛更是与寻常女子不同,她渴望双宿双飞的爱生活,并一直在寻寻觅觅中找寻可以与自我携手一生的人。

元与四年(809),薛涛在梓州结识了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并很快就爱上了这个比自我小了十年而又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那一年薛涛42年,元稹31年。两人由爱慕彼此的才华到倾心爱慕彼此的人,情意绵绵,在蜀地共度了一年美好时光。

元与六年,元稹于妻子韦丛死后在江陵贬所纳安仙嫔为妾,元与十年又续娶裴淑为妻。薛涛闻之伤心之至,自此,一段“姐弟恋”以悲剧告终.

薛涛终生未嫁,最终皈依道门。!!!!!!!!!!!!

5.元稹的《离思》五首哪有

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和薛涛有一段感情,最后却终于因为元稹不过视薛涛只是和他诗酒共乐的乐伎,在他去了扬州之后便中断联络,对于薛涛而言,却使她终身在等待,始终未嫁。

传说《西厢记》就是取自元稹和薛涛的故事,然而,现实中美好爱情的开始,并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说到底元稹也只是个感情丰富的风流才子。

6.《十离诗》是哪十首诗

写作背景:我想薛涛这样的女子,还是做妓的好,如果不去做妓的话,还真没有更好的职业适合她,寻常男子配不上她绝色的姿容和才情,也难有那个心胸去包容她做个才女,若做个深闺贵妇,或者做个小家碧玉,前者空虚无聊,后者日日操心家长里短,日子久了,再好的珍珠也成了鱼眼珠了。

只有像歌妓这样的角色,虽然不是良家女子,倒也空气清甜,水源丰富,供她长袖善舞,伸展自如。所以没什么好可惜的,反而是幸事一件,况且大多时候留得个虚名供后人钦敬,还是好过默默无闻,老死一生。

要不然这世上追名逐利的心,怎么只见多,不见少?最初的妓不同与日后倚楼卖笑任君挑选的妓女,她们只歌舞助兴,不卖身失色。间或有个公子相公看中了,问主人要来,收为内室,即使身为姬妾,也是一个男人的私物,或爱或厌,怎样地卑微到底比明清时的妓女们多点安慰。

唐宋的妓女,更应称作姬,更不比怡红院里一叫一大串的俗艳,尤其是达官贵人宴席间应酬的女子,大多都是有姿才的女子,娥眉婉转,还要胸有文墨,多是卖艺不卖身的清贵。薛涛的诗谶故事很有名,据说她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庭中有一棵梧桐树开得茂盛,便以“咏梧桐”为题,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后两句让薛涛来答,试她才华。

薛涛应声而吟:“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了,除了讶异她的才华,更觉得这是不祥之兆,这预示着女儿今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然而薛涛后来果然成了官妓。

薛涛做的是官妓,比起和她齐名的李季兰的放浪无忌,不是妓女,犹似妓女,倒更多一份庄重高贵。她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例任蜀中的节度使们都对她既爱慕又尊重。

最先赏识薛涛的是蜀中名臣韦皋,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即席写下一首《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朝朝暮暮阳台下,雨雨云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过赞叹不已,传阅给席间众宾客,大家也都叹服,薛涛这首诗写的是过巫山神女峰,《谒巫山庙》的情景,其实这样的诗不算特别出奇,只不过自从宋玉的《高唐赋》以后巫山云雨已经成了男女欢爱的代言了。

薛涛却偏偏写出了点惆怅怀古的味道,大有凭山凭水吊望。感喟世事沧桑的味道,尤其最后一句“春来空斗画眉长”更隐隐指责前人沉溺女色。

但这样的立意出自女人之手却是不易,出自一个官妓之手更是殊为难得。后来薛涛在“筹边楼”还写出了“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样见地深远,雄浑豪迈的诗,薛涛的诗好,后人赞:“工绝句,无雌声。”

韦皋走后,继任的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对她同样非常欣赏。同为女子,我们看鱼玄机感慨的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26岁的鱼玄机因妒挞死了侍婢绿翘,而薛涛晚年则隐居高楼,穿起女道士的服装,安然地接受老去的现实,因为心态平和,得享高寿,她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还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相较鱼玄机,薛涛阅尽世事的淡然,更让人倾慕。

韦皋对薛涛另眼相看。一捧再捧,把她捧成了蜀中首屈一指的交际花。

韦皋是个敢于破旧除新的人,他看薛涛实在是才高,寻常男子也比不过,干脆她做了自己的女秘书,担任校书之职,帮自己处理公文,薛涛才能出众,她为女校书有实无名,韦皋就想上书朝廷,让朝廷下旨封她做真正的“女校书”,我看书总感叹这样的奇思异想也只要唐朝人才冒得出来。后来的人恪守礼教,心苗全是些枯枝败叶,再也绽不出花火。

这件事后来顾及影响而作罢。但他这么一闹腾,却好象现时媒体的炒作一样,使薛涛的“女校书”之名,更加广为人知。

唐朝诗人王建有诗云——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忍不住感叹薛涛命比现在的很多女大学生都好,遇上个唯才是用,不歧视性别,也不单看容貌的男人。若说薛涛是烟花如幕,韦皋就是那根揭幕的火柴。

如果没有他,薛涛的一生想必不会如此光华耀目。男女相悦似一种舞,更是一种斗,每每看到薛涛的《十离诗》我就会想起这句话,在韦皋的帮助下薛涛名盛一时,她的艳名随着蜀江水越流越广,意态高昂的她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曾给那些她认为相宜的客人,这就是后世称赞的“薛涛笺”。

多年以后也有个女子制了“桃花笺”, 每日随水流诗,也招得无数王孙公子趋之若骛。行事作风与薛涛近似。

然而若说“薛涛笺”是文人书房里的经没不息的沉香。“桃花笺”则更像是春梦醒后衣襟上沾染的香痕,淡薄地香艳地,很快随风飘散。

无论是何年月,人们对轻薄浮浪人的尊重总是少于端庄的,薛涛远比鱼玄机沉着庄重,她的风流赢得了后世文人的爱重,“薛涛笺”成为后世风流雅韵的代称。也因此能够获得比“桃花笺”更久远,更深长的存在。

人欢我不欢,韦皋吃醋了,他将薛涛贬往偏远的松州。薛涛的一生都是个聪明机警的女子,她审视度势,一直能够冷静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和韦皋。

7.唐朝女诗人薛涛有哪些代表诗作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以清词丽句见长,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题竹郎庙

薛涛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8.元稹和薛涛有关系吗

元稹和薛涛确实相爱过。

但与薛涛来往对薛涛倾慕且亦被薛涛倾慕者不止元稹一人:知名者如元稹、白居易、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等 同样,元稹也是一个泛爱主义者。请看无稹年谱: (唐,下同)贞元十六年 元稹与崔莺莺恋爱,旋即弃之。

贞元十九年 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 元和四年 元稹识涛。

时稹年三十,涛年四十。七月,稹妻韦丛卒。

元和六年 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安氏之前还有个越妓刘采春)。

元和十年五月续娶裴淑。 元稹经历了这么多的女人,想来没有一个不是色艺俱佳的,那么,他的《离思》究竟是离谁而思呢?这是一个谜,就是元稹自己也未必能说清楚。

因为他是一个情种,他可能对每一个女人都是(至少在当时)尽心去爱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

感谢薛涛她们,没有她们,元稹也不会有如此优美的语句和凄惋的故事留给后人。就算离思写给谁的没有答案,我们还是被诗人们(薛涛也是诗人)的诗和人感动不已。

9.关于唐代女诗人薛涛

女诗人薛涛生卒究系何年?

对被称为“万里桥边女校书”的薛涛的诗,历来评价很高。在唐代女诗人中,文学史一般只提到三个人,而三人中就有薛涛(另二人为上官婉儿、鱼玄机)。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认为“其诗很可称道”。郑还专门为薛涛写了一节。可是,由於封建社会轻视女子,关於薛涛,留下的可靠资料不多,又无正式传记,她的生卒年,历来众说多异。今之学者,自然也持议不一。

张篷舟著有《薛涛诗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9 月出版)。书中认为,薛涛生於中唐时大历五年(770 年,是年大诗人杜甫卒),贞元元年(785 年)韦皋镇蜀,召她侍酒赋诗,遂入乐籍,时年16岁,逾及笄(女子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十五岁)仅一年。大和六年(832 年)夏卒。享年63岁。张篷舟之说,主要的论据在於薛涛卒年的确定。卒年之确据,是韦令孔雀之死事。韦皋镇蜀之初,南越馈献孔雀一只,皋依薛涛之意,开池设笼以栖之。至大和五年秋,孔雀死。次年夏,薛涛也卒。此事散见於刘禹锡等人的诗集及白居易复刘禹锡书。张篷舟详尽地引用了有关的诗句,如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玉儿己逐金环葬,翠羽先随秋草萎。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芙蓉夏季盛开,当秋即谢。诗的三四句说芙蓉尚含晓露,如红泪滴池,可知其卒在夏。诗的第二句咏孔雀之死,”先随秋草萎“,当指涛卒上年之秋。

四川文史研究馆彭芸荪晚年曾撰成《薛涛丛考》一稿,认为涛之卒,是在大和六年秋冬间;其生,则当在贞元元年或二年,享年四十七八岁。

彭芸荪的考证主要是:一,《蜀笺谱》:段文昌为作墓志。段文昌曾两次镇蜀,再次镇蜀在大和六年冬;其死,在大和九年。据此,薛涛之死,必在大和九年之前。二,薛涛诗集中,有《筹边楼》诗。筹边楼之筑建,当在大和五年春夏间,至秋落成。薛涛《筹边楼》有“平临云鸟八窗秋”之句,可证。时薛涛尚在。三,薛涛诗集中,有《棠梨花和李太尉》诗。李太尉即李德裕,於大和四年十月到川,大和六年冬离任。李德裕曾有伤薛涛之诗。

今李诗虽亡佚,但刘禹锡的《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为什》可证。据此,薛涛之死必在李德裕未离任时,即在大和六年冬前。根据以上的考订,彭芸荪认为薛涛之卒,是在李德裕将离任,而段文昌将到任之时,即大和六年秋间。又,万历洗墨池刻本《薛涛集》:“涛及笄,以诗闻外,客有窃与之燕语。时韦中令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彭芸荪据此又考:韦皋贞元元年任西川节度使,至十二年加同平章,始称韦相国,或韦相公;至十七年兼中书令,始可称韦中令,或韦令公。薛涛集中有《上韦令公》诗,可见侍酒赋诗,必在贞元十七年后,韦皋兼中书令时。及笄,方15岁;至韦公召见,或有一二年时间,则薛涛此时,当十七八岁。由此可推证,薛涛生於贞元元年,或贞元二年。

彭芸荪认为,洗墨池刻本《薛涛集》中,说“大和岁涛卒,年七十五”,有误。如年七十五,据文昌撰墓志之年上推,则涛生肃宗至德、乾元之间。至韦皋初人蜀时,涛已二十七八岁,不能称为“及笄”,何况召见是在贞元十七年后。

陈文华校注的《唐女诗人集三种》中,关於薛卒年的论定,大致同彭先生同(陈认为薛涛卒於大和六年十二月,即段文昌已到任,李德裕尚未去蜀时)。但不同意享年47岁的结论。陈据《唐音癸签》称涛“工绝句,无雌声,自寿者相”,认为她至少活到六七十岁;据《直斋书录解题》云其“得年最长,至近八十”,认为她享年不会少於75岁。这样,《薛涛集》言其“年75”是可信的。因此可推定她的生年在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陈认为,《薛涛集》既云“韦中令皋镇蜀”时“涛及等”,又云“段文昌再镇成都,大和岁涛卒,年七十五”,自相矛盾,两者必有一错,而卒年既无问题,“年七十五”,又可由明代以前的多种记载参证,因而断定“时韦中令镇蜀”一句与事实不符。陈认为,“母孀,养涛及笄,以诗闻外”,是说涛16岁诗名方始外传,并不等於是年即传到韦皋耳中:“客有窃与之燕语”,也需一个过程。韦皋镇蜀时,薛涛当己是一位名满蜀都的才女,韦皋才召令她“侍酒赋诗”。所以,韦皋镇蜀时,薛涛已27岁。众说各有所据。究竟薛涛生於何时?卒於哪年?张篷舟先生也只能说“仅存希望於墓志原物之能及早出土而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