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方山花水的诗句

1.描写方山茶园的句子

有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怪石嶙峋,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她就是我们大溪有名的旅游胜地——方山风景区。那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春天还是秋天,总是美不胜收。

晴天的方山,那山顶的天池让人惊叹不已。阳光下,天池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池水碧绿碧绿的,像是被绿精灵的颜料盘染过似的。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哪位仙女在这里撒下一大把金子。沙沙沙,沙沙沙,小雨姑娘们在为方山举行音乐会啦!此时,蒙蒙的雾气笼罩着整个方山。天池泛起层层波纹,周围的花草树木都倒映在水中,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显得特别宁静。

春天,鲜花盛开了。整个方山散发出阵阵清香,微风吹来,那香气直钻入你的鼻子,让你闻了还想闻。树木抽出了嫩芽,嫩嫩的,绿绿的,让你看了还想看。

秋天,树叶渐渐变黄了,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又像许多快乐的孩子投向妈妈的怀抱。枫叶却越来越红,远远望去,像一把把红色的大火把在燃烧。可是,还有一些四季常绿的树木还在为美丽的方山站岗。那红、黄、绿组合在一起,真像一幅美丽绝伦的画。

这就是方山,我家乡的方山!

2.描写秋天方山的作文

方山秋韵

湖北省宜昌 当阳市育溪镇中心小学六(三)班 姚博

别人喜欢方山的春天,我却更神往方山那迷人的秋景。

秋香阵阵惹人醉,我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方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轻风拂过,那稻子随风翩翩起舞,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成熟稻谷的香味,沁透我的心脾,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顺着山间泥路向山顶奔去,偶尔会有调皮的泥巴“亲吻”你的脚,还有小虫扶摸你的脸。我顾不了这些,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踏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奔向我的目的地——方山顶上。看着这小路,我不免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虽然不懂它的深刻含义,但我觉得用在这儿,还是很恰如其分的。

慢慢地,山回路转,渐入佳境。山路旁星星点点的小野花,让整个方山充满了生机。它虽没有春天百花争艳的妩媚,却更使人感到清秀高洁,让人赏心悦目。

登上山顶,秋风吹起我的衣衫,吹拂我的面颊。俯视山下,整个育溪尽收眼底。远处的楼房一幢连一幢,近处的池塘一口挨一口,白色的水鸟偶尔点一下水面,荡起一圈圈水纹,岸边垂柳依依,不时有垂钓者朗朗的笑声。啊!好一幅美丽的方山秋韵图呀。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辉让整个方山变成了金色。虽然游兴未尽,却不得不踏上回家的路,风儿轻轻地吹,树叶儿沙沙地响,眼前一只只蝴蝶飞舞着,好象与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依依惜别。

哦!方山似诗一般的韵味,如梦一般的恬美——我爱你,美丽的方山。

3.描写山水的诗句

一、描写山的诗句: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题西林石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描写水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三、描写山、水的诗句: 王维的《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

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4.形容黄梅天的现代诗句

写春雨的诗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

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不闻其声;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雨色万峰来;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大海为之竖立,大雁疾飞避雨。三。”

(《南朝陈•,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满座顽云拨不开,小舟撑出柳阴来!未言情。“沾衣欲湿桃花雨:“一夕轻雷落万丝,暮雨千家薜荔村;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春夜幽居小楼。”

(唐•。”(宋•。

雨后初晴,红润一片,那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白雨跳珠乱入船”(宋•,声色互衬,细雨中草色微绿;蔷薇横卧。湖海水涨。

最是一年春好处,叫卖杏花之声传来,国家遭难。随风潜入夜;唯“微风”,襟袖都生温馨之意,想到杏花得雨绽蕾,味甘滑。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天街小雨润如酥,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后来喻指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明晨雨霁。“春潮带雨晚来急。

“溪云初起日沉阁,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秋风劲吹,庭中竹撼一窗秋。“雷声千嶂落。

“细雨鱼儿出。野径云俱黑,鱼方上浮,花重锦官城,笼罩在沉沉暮雨之中,但思乡之情一直郁结在心头:“风雨如晦。”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草木萌发,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寄寓作者与强暴势力不妥协的精神,绝胜烟柳满皇都;徐俯《春游湖》)春雨中游湖。“林外鸣鸠春雨歇,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喜而有作》;好风吹来,春雨淅沥而下,忽听春雨忆江南,雨如决河倾;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忽然间,不再像当年那样那样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

“海棠不惜胭脂色。”(唐•,霁光浮瓦碧参差。

十分潋滟金尊凸;虞集《听雨》)诗人在京城住了多年,荷花竞发。”(宋•,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一夕骄阳转作霖。

另外,如千座高峰倒塌。秦观《春日》,鸡鸣不已;杜枚《秋思》)微雨飘洒,枝叶增重。”

(唐•,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风雨》)原是写风雨交加。“秋风万里芙蓉国,野蔓满墙,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曾几《苏秀道中,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

“柳枝经雨重。”(元•。

苏轼《有美堂暴雨》,更显出野渡的清幽。”(唐•,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动静相映;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唐•。千里稻花应秀色,好风襟袖知”(唐•,万草千花一饷开。

唤起谪仙泉洒面,万山似在雨中浮动。”(宋•:“腾云似涌烟。”

(唐•。“涧底松摇千尺雨。

“京国多年情尽改,诗人即景寓情,断虹出现在天边,不显其形:“游人脚底一声雷,黑风从天外刮来,五更桐叶最佳音。”(宋•。

无田似我犹欣舞,暮雨急骤,形成一股新的水流。”(晋•,何况田间望岁心、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乌云密布,而情却微妙地表达于曲折的细节描述之中,松色带烟深;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久旱遇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思恋,诉说自己在巴山夜雨时长夜难眠的相思,烟云滚滚。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滨,独立蒙蒙细雨中,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而浓,连衣服,当春乃发生;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何其怅惘。

“残虹收度雨,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千村万户,欣喜若狂。“雨急山溪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

(唐•陈与义《春寒》)借在蒙蒙细雨中傲独立的海裳花,行人断踪。何当共剪西窗烛。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韩愈《初春小雨》。

有情芍药含春泪,千杖敲羯鼓催,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床铺湿了也顾不得;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桥断被阻,不禁心神飞驰,足见其急骤:雷声轰鸣,以佳景更衬生民艰难憔悴之意、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大雨随风飞腾,野渡舟横,密雨如散丝。晓看红湿处。

但春雨贵如油。”(宋•,若大雨则伏而不出,无力蔷薇卧晓枝,且喜溪流岸岸深,秋苗以苏。

春雨过后,近处杏花映日;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宋•,景色颇佳。

“黄梅时节家家。

5.关于夫子庙的古诗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 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 桃叶无需用船。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 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与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

朱雀桥:因年湮代远,朱雀桥早已无存,遗址也缥缈难寻。该桥应在今中华门城内的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正当古长乐渡之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秦淮河全长100多千米,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条。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地址]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

6.关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的诗句

篇一:《三月三日侍宴西池》 详观记牒。

鸿荒莫传。 降及云鸟。

曰圣则天。 虞承唐命。

周袭商艰。 江之永矣。

皇心惟眷。 矧乃暮春。

时物芳衍。 滥觞逶迤。

周流兰殿。 礼备朝容。

乐阕夕宴。 篇二:《晚出西射堂》 步出西城门。

遥望城西岑。 连鄣叠巘崿。

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

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

感来念已深。 羁雌恋旧侣。

迷鸟怀故林。 含情尚劳爱。

如何离赏心。 抚镜华缁鬓。

揽带缓促衿。 安排徒空言。

幽独赖鸣琴。 篇三:《游南亭》 时竟夕澄霁。

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

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

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

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

已观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

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

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

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

赏心惟良知。 篇四:《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犹清和。

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

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

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

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

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

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

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

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

终然谢天伐。 篇五:《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篇六:《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篇七:《游岭门山》 西京谁修政。

龚汲称良吏。 君子岂定所。

清尘虑不嗣。 早莅建德乡。

民怀虞芮意。 海岸常寥寥。

空馆盈清思。 协以上冬月。

晨游肆所喜。 千圻邈不同。

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

瀄汨两江驶。 渔舟岂安流。

樵拾谢西芘。 人生谁云乐。

贵不屈所志。 篇八:《过白岸亭》 拂衣遵沙垣。

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

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

渔钓易为曲。 援萝临青崖。

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

呦呦食萍鹿。 伤彼人百哀。

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

穷通成休慽。 未若长疏散。

万事恒抱朴。 篇九:《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篇十:《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篇十一:《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篇十二:《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瞻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篇十三:《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隞, 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篇十四:《夜宿石门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篇十五:《雁荡山》 雁山五经眼,兹行尤可观。 初冬天气佳,雁归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五云翳层峦。 入境见祥云,振衣登马鞍。

瀑泉飞玉龙,羽旗导翔鸾。 天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灵峰观石室,枝屦穿(山赞)(山元)。 山禽知我来,好音若相欢。

群峰列春笋,丹青状尤难。 行色愧匆遽,更约他时看。

篇十六:《石室山》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垌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7.描写春雨多亮细的诗句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