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代桃僵”的含义是什么呢“李代桃僵”是个有特定含义的成语,不 可随意使用,否则会犯难以理解的语言错误。 看下文: 六月份是李代桃僵的时节,硕大的桃子、鲜艳的李子,飘来阵阵香甜。 “李代桃僵”的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 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 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僵”是枯死的意 思。 出自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 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 代,兄弟还相忘。”如:“芝焚蕙叹嗟僚友,李 代桃僵泣弟兄。” (清•黄遵宪《感事》诗) 例句把“李代桃僵”理解为桃李成熟,显 然没有弄清楚成语的基本意思,更不用说其 特定的意义了。 “李代桃僵”的同义词是“代人受过”。 二、请问李代桃僵是什么意思“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出自一首乐府诗。 诗的开头第一句是:“鸡鸣高树巅,……”因此,在《乐府诗集》中,这首诗就以《鸡鸣》为篇名。 这首诗的末后两节,原文是: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这两节的大意是说,:一家四五个兄弟,都是高官,每隔5天休假的日子,他们同来相聚的时候,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瞧他们的服饰打扮,多么华丽,连马嚼子和缰绳都有黄金装饰,光灿灿地,漂亮极了!接着说:井边有一株桃树,桃树旁一边有一株李树。 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到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而至于僵死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却还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呢! 这是一首暗寓讽刺的诗。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往往因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兄弟之间,表面上虚伪应付,暗底里彼此嫉妒,设若一人有难,其余的人不但不肯相助,还要幸灾乐祸,或者乘机打击。 这首诗,就是讽刺这类“兄弟”的,说他们不如树木。 “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就是由这首诗而来。但是,我们运用这句成语的时候,只用它来比喻“代替”、“顶替”。 例如以甲代乙、以此代彼的意思,同什么兄弟手足之情完全无关。《聊斋志异·胭脂》中说:“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 ”“僵李代桃”,意同“李代桃僵”。 【拼 音】lǐ dài táo jiāng 【解 释】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同甘共苦。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近义词】代人受过 【用 法】兼语式;作宾语;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英 语】substitute one thing for another 【典 故】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例 句】郭沫若《集外·从典型说起》:“甚至把作者的姓名任意改换,~,偷梁换柱。” 。 三、李代桃僵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这个词的意思是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 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 代人受过。 这个成语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鸡鸣》。 《相和歌辞》是我国古代的乐府歌辞,它的前 身则是民间歌谣。其中有一篇名叫《鸡鸣》,它暴 露了汉代望族统治者盛衰无常的生活。 《鸡鸣》分为三段,第一段描写了当时社会的 太平繁荣景象,同时描述了当时一种特有的怪现 象——出身低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可以成 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他们作威作福,但最后 都成为了刀下之鬼。 第二段写了当时富贵人家的奢华排场。传说 有兄弟五人,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 一天,他们突然得到皇帝赏识,当上了侍中郎,从 此就富贵荣华起来了。他们的宅门用黄金镶造, 屋顶上铺着黄琉璃瓦,看上去就像王府一样富丽 堂皇。 厅堂上,时常摆着各种酒樽,以供他们整夜 宴请宾客。宴饮时,则有美丽的女乐工们为他们 演奏音乐。 宅第后花园的池塘里,还养着三十六 对色彩鲜艳的鸳鸯,以供他们玩乐。 每当朝官休 假沐浴的日子,五兄弟在大批随从簇拥下乘车回 家。 他们骑的马,马络头都用黄金镶着,闪闪发亮,街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第三段写五兄弟中有人犯了法,受刑期间,其 他兄弟为了不丧失自己的利益,对此不闻不问,甚 至互相倾轧,弄得丑态百出。 诗的最后,借老百姓之口唱了 一首歌,来讽刺 这帮没有心肝的兄弟: 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意思是:桃树生长在露天的井旁,李树又生长 在桃树边上。蛀虫来啃咬桃树的根,李树替代桃 树被啃咬而僵枯死去。 树木尚且会以身相代,而 兄弟却互相忘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