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 刈(yì):割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浆:古代略带酸味的饮料,也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秉(bǐng):拿着 敝:破 曾不:从未 农桑:农耕和蚕桑 岁晏(yàn):岁末.晏,晚 石(shi):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dàn" 南冈:地名 事:从事 石:古代计量单位 丁壮:青壮年男子 [编辑本段]【详解】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盩厔(周至)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饷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 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 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 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 2.描写“收获”的诗句有哪些1.《寄刘八山中》 唐代:皇甫冉 东皋若近远,苦雨隔还期。闰岁风霜晚,山田收获迟。 茅檐燕去后,樵路菊黄时。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见嗤。 2.《田家三首》 唐代:柳宗元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3.《云》 唐代: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4.《观田家收获》(三首选一) 清代: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有哪些关于收获的句子? 1、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2、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鹤岗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后的小憩,是一次辉煌追求后的沉思。是告别了无知的炫耀的狂妄后的深沉。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平凡,是一种美丽。 3、年轻时,收获青春与活力;成年时,收获成熟与魅力;老年时,收获经验与睿智;暮年时,收获平静与安祥。成功时,收获喜悦与快乐;失败时,收获悲伤与泪水。生命的历程,事事必有收获。 4、上帝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可能收获的东西不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也可能收获的时间不是我们当初所希望的,但是一定会有收获。我们付出汗水,得到酬劳;付出时间,得到知识;付出真心,得到爱情;付出代价,得到经验;付出艰辛,得到成长……时间就像渔网,我们把它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5、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参考资料 古诗词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4%B6%E8%8E%B7 3.丰收和喜悦的诗句1、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浣溪沙·江村道中》 释义: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2、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 释义: 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谷,打谷场里传出阵阵歌声,打谷子的声音一直响到天明。一派金秋丰收农忙景象。 3、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歌元丰五首》 释义: 傍晚时,禽畜纷纷回归笼圈。四处转转,发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不禁身心怡悦,行步飘然。 4、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出自唐代王驾的《社日》 释义: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4.丰收和喜悦的诗句1、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浣溪沙·江村道中》 释义: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2、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秋日田园杂兴》 释义: 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谷,打谷场里传出阵阵歌声,打谷子的声音一直响到天明。 一派金秋丰收农忙景象。 3、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歌元丰五首》 释义: 傍晚时,禽畜纷纷回归笼圈。 四处转转,发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不禁身心怡悦,行步飘然。 4、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出自唐代王驾的《社日》 释义: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 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5.描写收获的诗句1.《寄刘八山中》 唐代:皇甫冉 东皋若近远,苦雨隔还期。 闰岁风霜晚,山田收获迟。茅檐燕去后,樵路菊黄时。 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见嗤。 2.《田家三首》 唐代:柳宗元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3.《云》 唐代: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4.《观田家收获》(三首选一) 清代: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天全我志独无田。 有哪些关于收获的句子? 1、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2、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鹤岗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后的小憩,是一次辉煌追求后的沉思。 是告别了无知的炫耀的狂妄后的深沉。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 平凡,是一种美丽。 3、年轻时,收获青春与活力;成年时,收获成熟与魅力;老年时,收获经验与睿智;暮年时,收获平静与安祥。 成功时,收获喜悦与快乐;失败时,收获悲伤与泪水。生命的历程,事事必有收获。 4、上帝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可能收获的东西不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也可能收获的时间不是我们当初所希望的,但是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付出汗水,得到酬劳;付出时间,得到知识;付出真心,得到爱情;付出代价,得到经验;付出艰辛,得到成长……时间就像渔网,我们把它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5、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参考资料 古诗词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4%B6%E8%8E%B7。 6.描写喜悦的诗句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 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 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