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白描写巫山云雨的诗句

1.李白的诗: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意思是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出自《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如下: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扩展资料: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调词三首

2.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是描绘杨贵妃的诗句,意思是: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出自唐代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二)》,原文为: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并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首诗。

思想主题: 此诗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调词三首。

3.描写“云雨”的诗句有哪些

1.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 宋代·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3. 宋代·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4. 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5.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6. 唐代·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7. 唐代·郑畋《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8. 宋代·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9. 宋代·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10. 五代·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云雨”在诗中表达的感情:诗人在诗中描写云雨多是抒发抑郁不得志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4.求诗词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巫山庙(崔涂)

双黛俨如嚬,应伤故国春。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

梦觉传词客,灵犹福楚人。不知千载后,何处又为神?

卜算子(蔡伸)

玉斧斫冰轮,中有乘鸾女。鬓乱钗横襟袖凉,只恐轻飞举。青冥缥缈间,自有吹箫侣。不向巫山十二峰,朝暮为云雨。

西江月(陈东)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怜才自是宋墙东。更识琴心挑弄。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闲梦。

念奴娇(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诉衷情(邓肃)

从来云雨过巫山。只托梦魂间。何如醉逢倾国,春到一瓢颜。歌窈窕,舞双鬟。掩云关。重城五鼓,月下西楼,不忍轻还。

书巫山神女祠(繁知一)

忠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菩萨蛮(黄庭坚)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念奴娇(韩驹)

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独。不见弄玉吹箫,尊前空对此,清光堪掬。雾鬓风鬟何处问,云雨巫山六六。珠斗斓斒,银河清浅,影转西楼曲。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

代寄情楚词体(李白)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

隔巫山绿水之沉沉。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

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浮云深兮不得语,

却惆怅而怀忧。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横流涕而长嗟,

折芳洲之瑶华。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5.清平调(二)怎么解释清平调(二)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

韵译: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评析:?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赏析: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既写色,亦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以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赋予人性,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哪能比得上当前的花容人面!再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是倚仗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施粉黛,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从时间来写,运用楚襄王梦中的神女和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作对比,以带露之花来比杨贵妃的得宠: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一枝红艳的牡丹,带着朝露,散发着芳香,云雨巫山的神女,楚王为她朝思暮想,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面前的人这样天生丽质!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佳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靠新妆的打扮,那里及得眼前倾国倾城的杨妃,清水出芙蓉,天然绝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