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能表达李白送别孟浩然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shenme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2.李白有哪些表达感情的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长相思二首 (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3.李白的感情诗句李白 诗歌特点 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主要有三方面的艺术魅力: 第一,壮阔奇丽、声色俱备的画面。李白的山水诗、抒情诗往往一开篇便有天风海浪铺天盖地而来,仿佛飞龙腾空,暴雨骤至,境界雄浑,气象万千。如写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写长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如写蜀道,“咿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幅幅生动的惊险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其镜,惊险万分,能达到很好的共鸣效果。 第二,动荡开阖的情感潮涌。李白的诗歌充满着磅礴喷发的情感潮涌,且他的情感即使在同一篇作品中,也不是沿着直线一直走下去的,而是曲折绕回,跌宕起伏的。如他写《将进酒》,先是“君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然后又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可见其情感在整篇文章中并不是平淡无奇的,而是峰回路转的。 第三,多姿多彩的艺术境界。李白的诗歌主要以雄豪、飘逸为主,但也不乏清新细腻、委婉含蓄之作。如《越中贤古》中,面对越王宫,从宫女满春殿到“惟有鹧鸪飞”写出了宫女的深切沧桑感,将宫女那种无奈的心理描写得深入细腻,诗情味很浓,再如《听黄鹤楼吹笛》中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的那种贬谪之忧,使人耳闻目睹,触物伤情,顿觉诗情韵味十足,余味无穷。 4.李白抒发情感的诗lunwen189lunwen189ig2lunwen189nur月下独酌lunwen189m7ilunwen189rq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lunwen189m7ilunwen189rq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lunwen189m7ilunwen189rq6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lunwen189m7ilunwen189rq6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lunwen189m7ilunwen189rq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lunwen189m7ilunwen189rq6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lunwen189m7ilunwen189rq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lunwen189m7ilunwen189rq6李白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他自己当时的苦闷心情,也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曾有过令他神往的长安生活,但更多的是仕途失意。 因而,他的诗作中既表达出积极入世的思想,又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思想。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呐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lunwen189m7ilunwen189rq6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渴望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郁积的话倾诉出来。 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前,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无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为伴了。 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个人”,李白则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lunwen189m7ilunwen189rq6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 但是有这两个伴侣终究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亮与身影的伴随下,及时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 “月徘徊”是说月亮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身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 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 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舍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缈云汉。” “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 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 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道家消极出世的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也流露出积极入世的思想。lunwen189m7ilunwen189rq6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 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 《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 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 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的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颇为人所传诵。 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山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 《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待明月的。 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 5.李白表达心情的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他自己当时的苦闷心情,也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曾有过令他神往的长安生活,但更多的是仕途失意。 因而,他的诗作中既表达出积极入世的思想,又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思想。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呐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渴望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郁积的话倾诉出来。 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前,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无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为伴了。 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个人”,李白则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 但是有这两个伴侣终究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亮与身影的伴随下,及时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 “月徘徊”是说月亮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身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 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饮,醉后各分散。” 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舍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缈云汉。” “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 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 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道家消极出世的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也流露出积极入世的思想。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 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 《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 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 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的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颇为人所传诵。 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山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 《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待明月的。 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深深的愁绪,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于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 6.李白描写“经典爱情”的诗句有哪些1.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2. 《西施 / 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3.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4. 《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5. 《雉朝飞》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春天和,白日暖。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6. 《秦女卷衣》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妨。 李白简介: 7.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8.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9.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7.感情诗句大全李白1)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2)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3)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6)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7)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8)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0)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8.李白写月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李白写月的诗词二十多首,以下三个李白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寄托的思想情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