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金桂花的诗句杨万里《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李白《咏桂》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倪瓒《桂花》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十五夜望月唐朝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东城桂三首之三 唐·白居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东城桂 唐·白居易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有木 唐·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厅前桂 唐·白居易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庐山桂 唐·白居易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月宫春 唐·毛文锡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桂 唐·雍裕之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灵隐寺 唐·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月夕 唐·李商隐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 唐·李德裕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咏桂 梁·范云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 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 宋·苏轼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宋 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次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咏桂 南宋·杨万里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凝露堂木犀》 宋·杨万里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 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浣溪沙 宋 毛珝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鹧鸪天 宋·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摊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谢人寄双桂树下 宋·欧阳修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 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咏岩桂 宋·朱熹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咏岩桂 宋·朱熹露邑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株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临轩桂 宋·梅尧臣山盈无恶木,但有绿桂丛。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 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岩桂 宋·曾几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木犀 宋·朱淑真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桂花歌 宋·毛滂玉阶桂影秋绰约,天空为卷浮云幕。 婵娟醉眠水晶殿,老蟾不守余花落。苍苔忽生霜月裔,仙芬凄冷真珠萼。 娟娟石畔为谁妍?香雾著人清入膜。夜深醉月寒相就,荼縻却作伤心瘦。 弄云仙女淡绢衣,烟裙不著鸳鸯绣。眼中寒香谁同惜?冷吟径召梅花魄。 小蛮为洗玻璃杯,晚来秋。 2.关于桂花的诗句一、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二、鹊桥仙·碧梧初出 宋代:严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赏析 词的上阙,起笔自然,虽然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但有几分凄凉:偶尔轻坠而下的碧绿色梧桐叶,那吐着馥郁清香的桂花,还有水塘中微微凋谢的荷花。 楼上的姑娘们,都正忙着在穿针引线,默默地乞求着织女能给自己以智慧和心灵手巧。远望高挂的明月,它那洒下的清辉,正如水一般清澈。 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每逢这天的夜晚,相传是天上美丽善良的织女,要与勤劳勇敢的牛郎在鹊桥相会。 穿针人,指的既是天下女子,也包括了自己。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七夕的夜里,大凡世间的女子都会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词的下阙,句奇意新,那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隐藏了一个普通女子最为缜密的心思:姑娘们小盒子里关着的蜘蛛,都已经开始在忙着结网了,唯独不见银河里的喜鹊忙着搭桥。 此时的牛郎不肯耕田,织女也没有心思纺织了。他们远隔银河,相互守望。 看来,今晚他俩要辜负几千年来人们心中向往的这么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了。每逢此际,人间是要经过一年的时间等待。 而天上的牛郎织女,人家也不过,仅仅只是才过了一夜的相思罢了。她清醒地意识到,无论自己怎么貌美才高,每天的强颜欢笑,逢场作戏,她就似一枝任人攀枝的柳。 再说女人美丽的青春和男人所喜好的姿色,迟早都会有那么一天,如荷花般凄然凋零。她也暗自说:只羡鸳鸯不羡仙。 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固然美好,可他们也有寂寞地守望在银河两端的时候。强颜欢笑,逢场作戏,这分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只不过,想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既真实又简单的爱情。人间爱,天上恋,谁比谁更长久,谁又比谁更浪漫?二、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译文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四、声声慢·咏桂花 宋代: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赏析 “蓝云”三句。言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两句,以树拟人。“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 这里系反用此典。“浓香”两句。 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绣茵展”三句承上。言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地消失了她美丽的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 “锸”,即锹也,系插地起土的农具。此言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词人不禁大声地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厢边。这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的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 “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 “正摇落”两句,自叹。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五、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 3.关于桂花的诗句一、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二、鹊桥仙·碧梧初出 宋代:严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赏析 词的上阙,起笔自然,虽然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但有几分凄凉: 偶尔轻坠而下的碧绿色梧桐叶,那吐着馥郁清香的桂花,还有水塘中微微凋谢的荷花。 楼上的姑娘们,都正忙着在穿针引线,默默地乞求着织女能给自己以智慧和心灵手巧。远望高挂的明月,它那洒下的清辉,正如水一般清澈。 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每逢这天的夜晚,相传是天上美丽善良的织女,要与勤劳勇敢的牛郎在鹊桥相会。 穿针人,指的既是天下女子,也包括了自己。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七夕的夜里,大凡世间的女子都会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 词的下阙,句奇意新,那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隐藏了一个普通女子最为缜密的心思: 姑娘们小盒子里关着的蜘蛛,都已经开始在忙着结网了,唯独不见银河里的喜鹊忙着搭桥。 此时的牛郎不肯耕田,织女也没有心思纺织了。他们远隔银河,相互守望。 看来,今晚他俩要辜负几千年来人们心中向往的这么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了。每逢此际,人间是要经过一年的时间等待。 而天上的牛郎织女,人家也不过,仅仅只是才过了一夜的相思罢了。 她清醒地意识到,无论自己怎么貌美才高,每天的强颜欢笑,逢场作戏,她就似一枝任人攀枝的柳。 再说女人美丽的青春和男人所喜好的姿色,迟早都会有那么一天,如荷花般凄然凋零。 她也暗自说:只羡鸳鸯不羡仙。 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固然美好,可他们也有寂寞地守望在银河两端的时候。 强颜欢笑,逢场作戏,这分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只不过,想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既真实又简单的爱情。 人间爱,天上恋,谁比谁更长久,谁又比谁更浪漫? 二、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四、声声慢·咏桂花 宋代: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赏析 “蓝云”三句。言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两句,以树拟人。“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 这里系反用此典。“浓香”两句。 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 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绣茵展”三句承上。言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地消失了她美丽的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 “锸”,即锹也,系插地起土的农具。此言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词人不禁大声地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厢边。这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的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 “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 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 “正摇落”两句,自叹。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五、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4.描写“桂花”的句子有哪些描写“桂花”的句子有: 1、让紫竹林永远住在你的心里,无论是桃花,还是杏花还是海棠花,或者是梅花,兰花,桂花,所有花,都永远不及紫竹林。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4、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5、蝶恋花,梦死桂花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玉殒消香? 6、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7、【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8、桂花馥雅,芳华许映月,美煞,却话一树哀痛无人能治。 9、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10、八月桂花,一香天下,一守一忘,她说,我自是枯骨从不怨他。 11、浅唱轻吟桂花舞。香逸月宫穹府。送爽秋风抒,嫦娥伴,绕仙兔 12、桂花酒香醉千人,奈何千杯君清明。 13、桂花酿,入骨相思,起因是你,缘结也是你。 14、桂花酿,青灯古刹,贪念是你,如来也是你。 15、桂花酿,徐风长扬,寻觅是你,淡然也是你。 5.写3句有关月的诗句,并写出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弯钩浩月映湖州,江山如画云悠悠。金桂花香风传送,抚琴酌酒别样愁!《1》江西逸松作。 江月共赏天一轮,远航帆船别黄昏。满仓鱼沉行程慢,渔歌晚唱踏浪人!《2》江西逸松作。 月”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6.关于南通特产的作文海鲜珍品-文蛤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 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 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 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 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 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 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 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 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 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 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白蒲“三香斋”茶干简称白蒲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 “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 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驰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南通嵌桃麻糕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 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 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 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石港乳腐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