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雨景的诗句或散文

1.要描写雨景的诗句20首

1、雨晴 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2、春雨 唐代: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译文: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3、春雨 唐代:徐凝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译文:本该是阳光明媚的春日却是连日阴雨,乌云笼罩大地连日的大雨将堤坝冲毁。

昨天感觉天气良好就启程上路,不成想让这大雨阻了前路停滞不前。 4、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

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 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5、咸阳值雨 唐代: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2.描写雨景的古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唐 王驾《雨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 杜甫《水槛潜心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唐·白居易《南湖春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唐·白居易《竹枝》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唐·崔颢《雁门胡人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唐·杜甫《赠卫八处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描写雨景的古诗

1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南唐】冯延己 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作者:僧志南,南宋诗僧 3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7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描写雨景的散文

江南三月,雨丝轻柔,斜织在天空迷蒙灰暗的底色上。

这凉沁人心的精灵,蹿入脖间,神经倏忽一蹙,脖子缩进衣领。雨许是女娲补天留下罅隙的渗漏,许是天空的眼泪,是云的碎片。

她飘荡在亘古的苍穹下,休憩在发黄的纸张中,印记在我历久弥新的心里。 小学一年级就会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清新无比的诗句,当时并未揣摩意境的优美,遣词的自然朴素,只觉得读来朗朗上口,留存在记忆中了。

最爱淋在江南三月雨中,在我感觉中这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粘揉的发梢,零落的雨珠,让我懂得江南雨的柔与甜。江南三月雨没有北国雨的利索与冰凉,它有的是暖意,似温婉女子凝脂的手从你脸上拂过;它没有南国雪的沉重与压抑,下雨时的天空距离地面很空旷,似为雨展现曼妙准备舞台。

江南的雨更接近古典的韵味,密密匝匝的村落中,柔软的枝头叶面,静静的水镜上,都有她的迷离、静谧、幽婉。这古典的雨下了多少世纪? 雨的源头埋藏在遥远的《诗经》里,雨让人感到牵挂。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在风雨如晦的背景下,人之真性情融合进了这场猝不及防的阵雨中,雨很喧哗,但雨中世界又是何等的静谧,世界的声音全被丰沛的雨水湮没,翘首以望的女子,拉开这雨编织的帷幕,目光在雨的边缘搜索,阴沉和阵阵寒意坚固了这份牵挂的情怀,这是较早的一场古典的雨,雨给人以一种亲情爱情的滋润。 于是开始,雨扯带了无边细愁,“无边丝雨细如愁”,“梧桐更兼细雨”,雨将情感更加细腻化、人性化。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温庭筠《更漏子》)。

这是一滴滴缠绵悱恻的雨,滴滴包含人情的丰富,雨越发让骚人墨客文思泉涌,无人欣赏的才情一股迸发。那寂寞难耐的长夜,微凉而深沉的夜色,梧桐掩映,离情在发酵,用寂寞数着雨声,一、二、三…… 雨是情感的化合物,她脱离了天空,却不属于地面,它是心绪的凝结。

雨是一种忧伤的牵挂,犹如落叶想拽住龟裂的枝杆,挽留住季节的尾巴,忧伤的归宿注定是沉没。诗人是多情种,借助物象附染上感情,世界中目光所触皆是有情之物。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如是”,天涯碧草、桃红柳率、莺歌燕舞、日升月落,自然的法则无不带有种种美的幻象。 然雨不是忧伤的代名词,她处处闪烁着心情的明丽和清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很难从中看出诗人在匆匆袭来的春雨中的狼狈与匆促。这是一种沐浴春意的享受,淋在雨中,裸裎了灵魂。

雨让混迹扬州的杜牧之洗涤了愁情,我们可以想象画面的明晰与亲切:几个行色匆匆的人,一个神情自若的主人公,那斜斜的似在似不在的雨丝,在角落处有绝不可疏忽的一位牧童,横笛短吹,老牛也把头从草丛中抬起,伫立静听。遥远的烟雨中酒旗飘摇,杏花村在读者的想象深处。

这是一场诗意的雨,她让寄寓扬州的杜牧风流倜傥,延续着《阿房宫赋》那滔滔才华。扬州繁华,特别是这三月的烟雨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我平生愿望中最美的场景之一。

雨的欣喜,让杜牧的生活增添了愉悦,扬州的风景我很陌生,无法驰骋,视通万里是困难的思维。于是,美好的诗句抖落在如日西倾的晚唐诗坛上,掩盖了生平的坎坷与落魄。

我们才能领略杜牧的才情和扬州的内蕴。原谅我的唐突和偏爱,我摘下扬州的杜牧的诗歌: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我想正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所言:“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情,将何适而非快?”如张君梦得有过人之处,乃心胸也。

使人难堪的清明雨,落在诗人的身上是幸运的,她触发了杜牧的情感和文采,以骚文墨客的心态记叙了那场永远还在下的雨,那场下在文学史上的雨。 雨使人忧,使人喜。

作者对自我的感受描摹得逼真淋漓尽致。高妙的艺术家总是站在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审视我们这个纷纭的世界,他们观察飞鸟走兽、瞩目花开花谢、感怀风聚云散、沉思时空交易,常常有独到而新颖的创造发现,这就是伟大艺术家垂名的渊薮。

雨落在这片沉静的大地上,落在天府之国里,落在政绩优显的明府治中。苏东坡就遭遇了这场雨: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庭适成。”

于是属酒以贺,官民俱欣。难得扶风有如此官吏,文人的仁慈是百姓所悦,《吕览》言“顺民”要取民之要也,此《喜雨亭记》应该合百姓之心。

雨中见官民相处的和谐,这是理想国度的影象。

5.描写雨景的诗句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青箬笠,绿蓑 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雷阵阵 夏雨(音欲,字是这个)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乐》。

6.求写雨景抒雨情的5首诗歌和3篇散文

导读: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景观。

每当下雨时,文人墨客往往将雨当成一种自然景象来观赏。朦朦细雨、倾盆大雨、暴风聚雨……各种各样的雨态以及风声雨声、电闪雷鸣的气势和声色,很容易使文人墨客触生情,涌动文思。

所以古人常常将对雨的观察和感悟赋予诗文。步入华夏民族的文学长廓,写雨的诗文数不胜数,而且不乏名篇佳句。

从《诗经》中的“甘雨时降,万民以嘉,谓之醴泉”(《尔雅》)、“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风雨》),到五代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菩萨蛮》),唐杜甫的《春夜喜雨》、韩愈的《初春小雨》及宋代曾几的《苏秀道中》、苏轼的《有美堂暴雨》、秦观的《春日》,再到清代郑燮的“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浪淘沙•暮春》),等等。

或借雨起兴,或直接写雨,或描摹雨中之景,或借雨写离愁别绪,琳琅满目,不一而足。下面所选的同题散文《雨》,`两篇大家手笔,一种人文情怀,都赋予“雨”以特殊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

雨 巴金 在一个城市里住了三个月,现在要搬到另一个更热闹的城市去了。不凑巧搬家的前一天落起雨来。

这雨是从正午开始落的,早晨太阳还从云缝里露过面。但是报纸上“天气预报”栏里就载了落雨的事情。

一落雨,就显行凄凉了。虽说这地方是一个大港,每天船舶往来不绝,但是我住在僻静的山上,同热闹的街市和码头都隔得很远。

山上十分清静。在我的房里只听得见下面滨海街道的电车声,和偶尔响起来的小贩车上的铃声。

电车声也并不显得吵闹,而且不多。 我的房里有两面窗。

打开正面的窗望出去,望得见海,推开侧面的窗,下面就是下山的石级路。每天经过这石级路的人,除了几个男女学生外,就少到几乎没有。

而且学生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走过的。有时我早晨起得较晚,就可以在被窝里听见女学生的清脆的笑声。

山下的房屋大半是平房,就是楼房也只有那么低低的两层。日本的房子矮得叫人发笑。

但是因此我每天可以在房里望见海上的景象,没有高耸的房顶遮住我的眼光。轮船开出去,就似乎要经过我的窗下。

而帆船却像一张一张的白纸在我的眼前飘动。其实说飘动,并不恰当,因为帆船在海上动,我的眼睛不会看得清楚。

在那些时候海的颜色总是浅蓝的。海水的颜色常常在变换,有时是白色,有时深蓝是和黑夜的天空差不多。

在清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明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这的浅色云彩。初看,绝不会想到是海。

然而这是的海却是最美丽的。我只看见过一次,还是在昨天晚上。

恐怕一时不会再看见了。本本以为今晚还可以看一回,但料不到今晚却下了雨。

雨一下,海就完全看不见了。我灭了房里的电灯,推开窗户去看外面。

只有星星似的灯光嵌在天空一般的背景里。灯光因为雨的缘故也显得模糊了。

别的更不用说。 外面风震撼着房屋,雨在洋铁板的屋顶上像滚珠子一般地响。

今晚不会安静了。但这些声音却使我的心更加寂寞。

我最不喜欢这种好像把一切都埋葬了的环境。一遇到这个我就不舒服。

这时我的确有点悲哀,但并非怀念过去,也不是忧虑将来,只是因现在的环境引起的悲愤。这意思很容易明白。

我并不是看见花残月缺就会落泪的人。虽然明天便要跟一些人、尤其是三个月来和我玩熟了的几个小孩分别,而且以后恐怕不会再来到这个地方,但我也没有多大的留恋。

因为我心里已经装满了许多许多的事情,似乎再没有空隙容纳个人的哀愁。 因这风雨而起的心的寂寞,我是有方法排遣的。

一个朋友最近来信说我“最会排遣寂寞”。他似乎只知道我会拿文章来排遣寂寞。

其实这只是方法的一种而已。不过这三个月来我就只用了这个方法,因此才有在《点滴》的总名称下面写出来的十几篇短文。

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今天上午我的叫做《点滴》的小书也编成寄回上海去了。

这本小书是我三个月来的一点一滴的血。血这样流出是被贱卖了。

另一个朋友常常责备我“糟踢”时间,他自然很有理。我里面也附了几篇从前在北平或者上海写下的补白之类的东西。

这些文章和明朝人的作品不同,句句是一个活着的现代青年的话,所以我喜欢它们。 我正要放下笔,侧面的窗外响起了木屐的声音。

从那细小迟缓的肢步声,我知道是一个女人从下面上来走过石级路往山后去了。在这样的雨夜,还去什么地方呢?我这样想。

过路人自然不会知道。脚步声寂寞地响了一会儿,仿佛连那个女人的喘息也送到了我的耳边。

于是声音消失了。接着是一阵狂风在屋后的山茶树和松林间怒吼,雨不住地像珠子一般落在屋顶上面。

1935年2月在日本(选自《海行杂记》) 雨 楼适夷 窗外,下着雨。这样滂沱的大雨继续有好几天了。

壁上苔痕漫漶,把室内的光线涂得更暗淡了。弄堂口积满了水,我不能出去;不过,我也不想出去。

这小天地足够容纳我了。况且,室内除掉我,还有我的猫,它蹲在我面前,以爪子擦擦脸,它也给大雨阻住了,否则尽可在外边撒野的。

现在,只有我们两个,我们是寂寞的。 它瞪着眼看我,我也瞪着眼看它。

它的眼光是多么的慈和,亲切,充溢着爱和同情,这是我在人群中从来没有。

7.描写雨景的诗句

描写雨的诗词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留得残荷听雨声”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8.描写雨景的散文

江南三月,雨丝轻柔,斜织在天空迷蒙灰暗的底色上。

这凉沁人心的精灵,蹿入脖间,神经倏忽一蹙,脖子缩进衣领。雨许是女娲补天留下罅隙的渗漏,许是天空的眼泪,是云的碎片。

她飘荡在亘古的苍穹下,休憩在发黄的纸张中,印记在我历久弥新的心里。 小学一年级就会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清新无比的诗句,当时并未揣摩意境的优美,遣词的自然朴素,只觉得读来朗朗上口,留存在记忆中了。

最爱淋在江南三月雨中,在我感觉中这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粘揉的发梢,零落的雨珠,让我懂得江南雨的柔与甜。江南三月雨没有北国雨的利索与冰凉,它有的是暖意,似温婉女子凝脂的手从你脸上拂过;它没有南国雪的沉重与压抑,下雨时的天空距离地面很空旷,似为雨展现曼妙准备舞台。

江南的雨更接近古典的韵味,密密匝匝的村落中,柔软的枝头叶面,静静的水镜上,都有她的迷离、静谧、幽婉。这古典的雨下了多少世纪? 雨的源头埋藏在遥远的《诗经》里,雨让人感到牵挂。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在风雨如晦的背景下,人之真性情融合进了这场猝不及防的阵雨中,雨很喧哗,但雨中世界又是何等的静谧,世界的声音全被丰沛的雨水湮没,翘首以望的女子,拉开这雨编织的帷幕,目光在雨的边缘搜索,阴沉和阵阵寒意坚固了这份牵挂的情怀,这是较早的一场古典的雨,雨给人以一种亲情爱情的滋润。 于是开始,雨扯带了无边细愁,“无边丝雨细如愁”,“梧桐更兼细雨”,雨将情感更加细腻化、人性化。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温庭筠《更漏子》)。

这是一滴滴缠绵悱恻的雨,滴滴包含人情的丰富,雨越发让骚人墨客文思泉涌,无人欣赏的才情一股迸发。那寂寞难耐的长夜,微凉而深沉的夜色,梧桐掩映,离情在发酵,用寂寞数着雨声,一、二、三…… 雨是情感的化合物,她脱离了天空,却不属于地面,它是心绪的凝结。

雨是一种忧伤的牵挂,犹如落叶想拽住龟裂的枝杆,挽留住季节的尾巴,忧伤的归宿注定是沉没。诗人是多情种,借助物象附染上感情,世界中目光所触皆是有情之物。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如是”,天涯碧草、桃红柳率、莺歌燕舞、日升月落,自然的法则无不带有种种美的幻象。 然雨不是忧伤的代名词,她处处闪烁着心情的明丽和清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很难从中看出诗人在匆匆袭来的春雨中的狼狈与匆促。这是一种沐浴春意的享受,淋在雨中,裸裎了灵魂。

雨让混迹扬州的杜牧之洗涤了愁情,我们可以想象画面的明晰与亲切:几个行色匆匆的人,一个神情自若的主人公,那斜斜的似在似不在的雨丝,在角落处有绝不可疏忽的一位牧童,横笛短吹,老牛也把头从草丛中抬起,伫立静听。遥远的烟雨中酒旗飘摇,杏花村在读者的想象深处。

这是一场诗意的雨,她让寄寓扬州的杜牧风流倜傥,延续着《阿房宫赋》那滔滔才华。扬州繁华,特别是这三月的烟雨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我平生愿望中最美的场景之一。

雨的欣喜,让杜牧的生活增添了愉悦,扬州的风景我很陌生,无法驰骋,视通万里是困难的思维。于是,美好的诗句抖落在如日西倾的晚唐诗坛上,掩盖了生平的坎坷与落魄。

我们才能领略杜牧的才情和扬州的内蕴。原谅我的唐突和偏爱,我摘下扬州的杜牧的诗歌: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我想正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所言:“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情,将何适而非快?”如张君梦得有过人之处,乃心胸也。

使人难堪的清明雨,落在诗人的身上是幸运的,她触发了杜牧的情感和文采,以骚文墨客的心态记叙了那场永远还在下的雨,那场下在文学史上的雨。 雨使人忧,使人喜。

作者对自我的感受描摹得逼真淋漓尽致。高妙的艺术家总是站在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审视我们这个纷纭的世界,他们观察飞鸟走兽、瞩目花开花谢、感怀风聚云散、沉思时空交易,常常有独到而新颖的创造发现,这就是伟大艺术家垂名的渊薮。

雨落在这片沉静的大地上,落在天府之国里,落在政绩优显的明府治中。苏东坡就遭遇了这场雨: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庭适成。”

于是属酒以贺,官民俱欣。难得扶风有如此官吏,文人的仁慈是百姓所悦,《吕览》言“顺民”要取民之要也,此《喜雨亭记》应该合百姓之心。

雨中见官民相处的和谐,这是理想。

9.描写雨景的古诗 是古诗不是诗句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唐·崔颢《题潼关楼》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唐·崔颢《行经华阴》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唐·崔颢《雁门胡人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唐·杜甫《寄韩谏议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杜甫《贫交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