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项羽的诗句解析

1.急求项羽写过的所有诗歌及其赏析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

恨茫茫。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垓下歌 (gāi xià gē) ——秦末汉初 项羽(一说是后人感叹而作)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英雄末路的挽歌) 编辑本段诗词翻译 我力可拔山啊,豪气可盖世。

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也不走了。 乌骓马不走了,我能怎么办啊?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啊?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垓下歌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

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

尽管这是一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苍白无力。

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乌骓马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

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

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

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

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

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力拔山兮气盖世” 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气盖世”“力拔山”,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项羽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且“力拔山兮气盖世”,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

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万千。“力拔山兮气盖世”,既有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有对兴亡盛衰的无尽感慨,对“时不再来”的无限懊悔。

“时不利兮骓不逝” 似乎一切尽是天意: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千里马也跑不起来了。至此,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让人倍感苍凉。

2.描写项羽的诗句

1、唐·杜牧 《题乌江亭》

原文选段: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能够在之前就预料到的。能能够做到忍辱负重,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2、清·何浦《虞美人》

原文选段: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

释义:

千万士兵都归降于刘邦,没有辜负项羽的人却只有虞姬一个弱女子。

3、元·贯云石《别离情》

原文选段: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释义:

又听到了垓下虞姬在哭泣,军帐里项羽第一次听到四面楚歌时的惶恐。

4、明·张宣《虞姬》

原文选段: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

释义:

秋风里响起四面楚歌,像花儿一样的美人死在了军帐中,眼中有两个眸子(比喻帝王气概)的将军是个盖世英雄,却泪洒乌江。

5、南宋·汪元量《乌江》

原文选段: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释义:

平时都是能征善战的英雄,刘邦的铁骑来的时候却都投降了。早知道这样会和虞姬一起在帐下死掉,何必一路血战到乌江呢。

3.【描写项羽的诗句】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4、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狯谓知机.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邵雍【观棋长吟】5、楚歌难掩霸王气,乌江之畔魂何依.且化奔腾东流水,年年月月待虞姬.6、丈夫只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尝观项籍并刘季,一怒世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卓田【眼儿媚】。

4.关于项羽的诗句有哪些

《垓下歌》 (gāi xià gē)——秦末汉初•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无名》佚名 剑折沙尽血洗风, 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 段韧傲刻夕阳红。 还有一些后代诗人赞扬他的诗: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 作者:胡曾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咏项羽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写项羽的诗有那些

一)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三)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读】 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项羽在乌江虽遭失败,但是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

江东子弟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乌江,吸取教训,再“卷土重来”大有可能。 北宋王安石的《题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

江东子弟虽然还在,但谁还愿意为项王的“卷土重来”效力呢?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却非常推崇。诗中认为:人活着应当做“人间豪杰”,死了也应当做“鬼中英雄。”

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兵败自刎,到北宋末年已有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

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她认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慨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这三位诗人为何对同一历史事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呢? 这当与三位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际遇有关。

杜牧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其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告”。

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竭力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取得过不小的成就。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尖锐激烈的反对,革新归于失败。

在此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项羽因为当时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上错误,才最终导致军事上的根本性的失败,其时已无力回天。就算回到江东,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无法转败为胜。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姓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作者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顾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一隅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

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

但如果项羽不死,中国古代史到底要不要改写,这个也只有天晓得…。

6.描写项羽的诗词

1 全唐诗卷「咏史诗。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

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依剑空歌不逝骓。明明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25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咏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项籍庙 (宋)许彦国 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30 霸王别虞姬 (宋)张可氏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临行马上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刘克庄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32《乌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依芙蓉秋露泣。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巢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34 别离情 (元)贯云石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35 戏马台 (明)汪广洋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

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36 虞美人词 (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 37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38 咏虞姬 (明)邱浚 垓下当年战胜还,虞姬饮撼戚姬欢。

后来人彘遭奇祸,欲乞悲歌一曲难。 39 虞姬 (明) 张宣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妾身妾身何足数,八千健儿弃如土。

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 40 咏虞美人草 (明)孙齐之 楚宫花态至今存,倾国倾城总莫论。

夜帐一歌身易殒,春风千载恨难吞。胭脂脸上啼痕在。

7.李清照写的关于项羽的诗

李清照写的关于项羽的诗叫《夏日绝句》。

原文: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背景立意: 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夏日绝句。

8.关于项羽的诗句有哪些

《垓下歌》 (gāi xià gē) ——秦末汉初��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无名》佚名 剑折沙尽血洗风, 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 段韧傲刻夕阳红. 还有一些后代诗人赞扬他的诗: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作者: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有关项羽的诗句,评介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