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规矩的诗句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 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 必规矩。——吕不韦 《吕氏春秋》 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下》 — 孟子 7.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8.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9.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 辩》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二、关于方法的名言和古诗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三、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四、关于规矩的诗句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五、有关方法的古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关于学习的诗句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六、关于思想方法的诗句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齐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 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 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奸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 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