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一首诗形容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古诗狐鼠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2.水浒传描写卢俊义的4句话(带赏析)《水浒传》描写卢俊义的原文: 外貌描写: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 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 京城内家传清白,积祖富豪门。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 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 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 马步军中推第一,天罡数内为尊,上天降下恶星辰。 眼珠如点漆,面部似镌银。丈二钢枪无敌手,身骑快马腾云,人材武艺两超群。 梁山卢俊义,河北玉麒麟。 情节描写: 被诓上山。 宋江仰慕卢俊义出身富豪,江湖名声远扬,又是位好汉且武艺高强,为壮大梁山声势,想要将他请上梁山。便派军师吴用与李逵假装算命先生与哑道童混入卢府为其算命。 吴用在卢俊义府上设计让卢俊义自己写下一首藏头反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卢俊义带着李固等人前往泰安州经商以逃避灾祸,在路上高举大旗向梁山泊发起挑战,在前往梁山的途中遭遇埋伏,先后与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等大战。卢俊义寡不敌众,在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上梁山。 卢俊义不愿意在梁山落草为寇,宋江、吴用与梁山众兄弟表面上假意挽留,事实上却是在不断拖延时日,软禁了卢俊义两个多月,让别人认为他已经落草为寇。 宋江与吴用放卢俊义管家李固先回大名府,对他说卢俊义已在山泊上坐了第二把交椅,并秘密向其解释卢俊义家中反诗的寓意,让李固去大名府告发卢俊义落草为寇的事情。 由于卢俊义对落草为寇一事坚决不从,且不断要求下山,宋江等人才放其下山。 赏析: 卢俊义本是大名府里一富户,因他“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如天神”,故有“玉麒麟”之美誉。 卢俊义之所以“名震河北”,在于他“棍棒天下无对”,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王望如批《水浒》,指责卢俊义不该有福不享,“无端好使枪棒,名震京师”,结果被逼上梁山做了“强盗”。 其实,卢俊义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当时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频仍,北方的金国、辽国虎视眈眈,对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宋朝历来重视“文治”不重“武功”,加之朝廷腐败,贪官遍地,国家积贫积弱,“猛士”奇缺。在此背景下,卢俊义虽身不入官籍,仅是一个在野的“员外”,却“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练就一身武艺,为的是“殚赤心报国,建立功勋”。 这是多么可贵的爱国精神! 扩展资料: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多数并无名字记载。而在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卢俊义作“玉麒麟卢(黄丕烈元刊本作李)进义”,与《水浒传》略有不同。 其他吴加亮、李海、阮进、关必胜、王雄、张青等也与《水浒传》略有不同,故事情节也不同,《大宋宣和遗事》说卢进义(卢俊义)率孙立等十一人同上太行山落草,后来才成为梁山的首领。 而在同一时期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画赞中初次完整地记录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其中包括了卢俊义,但当时卢俊义仍作卢进义。 其他吴加亮、李海、阮进等人则作吴学究、李俊、阮小二、关胜、杨雄、张清、张横,删去了公孙胜、林冲、杜迁、一丈青李横,增加了解珍、解宝二人。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俊义。 3.形容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古诗有哪些1、《卖炭翁》,唐代:白居易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咏田家》,唐代:聂夷中 原文: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翻译: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3、《田家》,唐代:聂夷中 原文: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翻译: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4、《仓官鼠》,唐代:曹邺 原文: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翻译: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是谁天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 5、《轻肥》,唐代:白居易 原文: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翻译: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4.求几首写贪官的歪诗哇 首先我佩服你的勇气 送领导 你不怕被整啊 前领导也还是。不说啦 下面是你需要的 骂贪官 老汉七十七,窝着满肚气。大胆骂贪官,死了也安逸。 贪官必脸厚,大炮穿不透。不知羞和耻,行为同禽兽。 一心想捞钱,总也捞不够。不怕骂祖宗,不怕万年臭。 贪官必心黑,黑得像砣墨。只要能捞钱,爹娘认不得。 衙门朝南开,贪官只认财。有钱你就进,无钱你别来。 贪官必手长,要长有多长。敢捞扶贫款,敢捞救济粮。 红伞大开张,公然护黑帮。表面装人样,实际乃盗娼。 杀人不见血,坐地来分脏。红黑他都吃,为虎去作伥。 贪官必狡猾,见啥会说啥。玲珑八面光,媚上又哄下。 本来是个小,他可说成大。拉个关系网,穿裆也不怕。 贪官必头尖,拼命往上钻。官小捞得少,官大才可观。 捞得私囊饱,捞得腰杆酸。捞得民财尽,捞得国库干。 贪官必腐败,嫖赌都不赖。窝毒又看黄,到处包二奶。 贪官还图名,无不装正人。作起报告来,中央怎么云。 他也讲公正,他也讲廉明。画皮撕破后,面目特狰狞。 明知骂无益,只想出口气。但愿过几年,贪官能绝迹。 贪官杀不绝,国家必亡灭。百代兴衰史,全依此法则。 今食国禄者,心里要明白。务以史为鉴,切莫蹈覆辙。 真正革命者,丹心对日月。先烈打江山,岂容变颜色。 老爷拉屎带放屁 ,要不要都告诉你 正下好大一盘棋 ,没有时间理会你 上京告状精神病 ,可以临时性枪毙 为党说话或为民 ,你是哪个单位滴 博士本是大学造 ,如今挤进官场里 遍地都是黑社会 ,无聊可打酱油去 酒后驾车亮党证 ,真是好笑又好气 倘若心里不平衡 ,割腕开胸或钓鱼 大学生们被就业 ,要怪只能怪自己 总统小偷杀人犯 ,都从学校走出去 听到妓笑工资后 ,再现中国第一屁。 5.描写水浒传中高俅的段落宋哲宗皇帝在位时,东京汴梁宣武军,有一个破落子弟户,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舞枪弄棒,尤其是踢得好脚气球。 京师人不称其为高二,而都叫他“高球”。后来发迹,便将球字去了王旁,添做“立人”,改为高俅。 从名字便可见高俅的球艺不凡。端王是个聪明俊俏的人物,也喜风流。 对于民间的玩物,无一不晓,无一不会,更无不喜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同;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是不在话下。 这里可见端王的球艺是很不错的,高俅既然能得到他的称赞,可见水平很高。 高俅,北宋末年权臣,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对中国皇帝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 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中的高俅是个十足的反面人物,奸诈毒辣,卑鄙无耻。 120回《水浒传》结束,108 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绝。他本出身于市井,因为,其蹴鞠技艺高超被端王看上,在身边伺候。 此后不久,端王继位做了皇帝高俅的好日子也就来了,一路高升,坐到了太尉的高座。 他最先陷害的是林冲,其心思之缜密,计谋之精妙让人瞠目结舌。 到了前一百二十回的故事结束,基本上一百单八位梁山好汉都栽在了他手里,死的死,逃的逃。毒辣之程度,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高俅确有其人,但是,跟书中的高俅差别不是一点半点。 宋《挥麈后录》中载,真正的高俅曾经是苏轼身边负责写写抄抄的小史,毛笔字写的漂亮不说,还擅长文学上的诗词歌赋,武术方面也颇有功底。 而蹴鞠,不过是他众多擅长的专长的其中之一而已。 高俅最开始得以接近高官,最要感谢的是苏轼。 对于苏轼的恩情,他一直牢牢记着。蔡京陷害苏轼时,一时间朝中多有奚落者,但是,高俅却并没有,反而对苏家子弟颇为照顾,一旦遇到苏家人入都城都多加抚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