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古代诗人修改诗句的议论文

一、有关修改诗句的故事 要好的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击节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敲门,动静相见,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急需一篇有关诗人的议论文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郭沫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以及在诗文、戏剧、史学、考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早有定评,自不待言。而徐志摩由于某些政治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当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反对者而予以否定的。

他的诗歌在解放后除了于个别评论文章中略见一鳞半爪外,直至1981年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印成集子发行。 徐志摩的诗歌出现在"五四"之后的中国诗坛上,时间大约为1922年。

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的飞机不知何故(有一说是因浓雾所致)撞到了济南的开山上,人机俱毁。是时,年仅3岁。

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曾向港英当局举报并最终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案件。

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他赞美列宁,认为"他的精神竟可以说是弥漫在宇宙间,至少在近百年内是不会消灭的"。

但又声称"我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我怕他。

……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欢呼升起在冬宫的红旗,讴歌"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志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

"(《落叶》)转而,他又抨击十月革命,呼吁"青年人,不要轻易讴歌俄国革命,要知道俄国革命是人类史上最惨刻苦痛的一件事实,有俄国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这日子的。"(《列宁忌日-- 谈革命》)徐志摩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因为毁誉双方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许多证据。 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

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是仅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很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譬如: 干什么来了? 这"大无畏"的精神? 算是好男子不怕死?-- 为一个人的荒唐, 为几元钱的奖赏, 闯进了魔鬼的圈子, 供献了身体, 在乌龙山下变粪? --《俘虏颂》 诗中嘲笑、讽刺那没有头脑、糊里糊涂替主子卖命送死的俘虏,锋芒实指那些不顾人民死活,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多少也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

徐志摩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的物质生活,上流阶层富有闲散的生活景况,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都给年轻的徐志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理想的狂热触发了他创作的欲望,"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以后,他在《诗刊弁言》中阐述对诗的认识时说,"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革命没有一部象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

"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希求,同时受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激荡,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告别使他深深眷恋的康桥,欣然登程返回祖国。 徐志摩热爱弥尔顿、拜伦、耶稣、尼采、甘地、罗兰、托尔斯泰和哈代。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永恒的是"(Everlasting Yes)的哲学观点特别为徐志摩所推崇。他说:"我想望着一个伟大的革命。

因此我在那篇《落叶》的末尾,我还有勇气来对付人生的挑战,郑重的宣告一个态度,高声的喊一声:Everlasting Yes!"Л·契尔卡斯基在其论著《中国新诗》中,对此有一段评论,他说:"'永恒的是'的思想是卡莱尔在《旧衣新裁》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衣裳哲学',这种哲学认为,整个世界和全部历史表现为种种外部的衣着、标志,其后掩盖着神的永恒本质。

《旧衣新裁》的"永恒的是"一章表达了成为诗人极端的个人主义表现的饶有兴味的思想。"针对徐志摩的"宣告",Л·契尔卡斯基分析道:"徐志摩如此拼命抓住卡莱尔的名言不放的原因也就在于: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永恒的是'与这位英国哲学家描写的'黑暗的沙漠'无大差别,这句名言成了这位中国诗人的灵魂的屏障,他的护照和进攻武器。

"对照这些材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徐志摩在不少作品里都渗进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被压迫者呼号,为寻求自由、爱、美而歌唱的内容。尽管他信奉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出发点也多半源自资。

三、有关修改作文的诗句,写作文要反复修改,形容反复修改作文的名言或

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典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楼钥《蒋慈溪挽词》。

译文:想要下笔的时候像风一样,就要每日磨练。推敲使诗句精益,伉俪俊秀,工整。

3、“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着困顿生活。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

寓意就是告诉我们,不断修改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5、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托尔斯泰

寓意告诉我们,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沉着冷静、寻寻渐进、精益求精。

四、带诗句的作文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

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

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

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

五、求一篇关于唐代诗人的作文

很多的,其实你可以化用唐代诗人的故事来写作文,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我看过的一些故事如:伐武后皈依灵隐寺___骆宾王。“秋水长天”才惊四座——王勃。

吟咏关山传佳话——王之涣。“金枝玉叶荐王维”王维以诗保命——王维。

“桃花怎与扬花语”——杜甫。红叶题诗有深情——顾况。

三次撞驾造就不同人生——贾岛。才惊名公叹早逝——李贺,等等。

还有很多,还有其他朝代的文人墨客也不乏才情。 我推荐你写杜甫的,因为他的故事说明了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尽心,努力做到最好。

要有探究的精神,不应半途而费。用他的话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当然这是字面意思。不知道你晓得这个故事不,如果需要我看什么时候打,因为字太多了,不想打了。

六、诗人修改古诗的故事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七、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议论文3000字

有人说,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此话不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感情与文学素养的积淀, 是我国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然而二十一世纪现代人的生活或是考学求职, 或是商场沉浮, 或是折冲樽俎, 或是绿荫搏杀. 有人说,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 恰恰相反, 我认为,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 现代生活的节奏极快,这易使人的心情浮躁难静。

古诗词则如清茶,能散净你的烦躁,让你的心在紧张生活的烦躁中降温,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当你身处教室而心神游离时,不妨读读徐玑的“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它能将清凉之感注入你心而使你心归宁静,使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在你心中荡起涟漪。当你顶着炎炎夏日走在上班的路上时,不妨想想苏轼的“扁舟一叶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它清新的意境会使你惬意很多。 现代生活中总严酷的竞争,这使你在孤军奋战之余多了一分寂寞感。

古诗词则如朋友,能体会你所有的感情,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当你在异乡求学而想家时,不妨读读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你会发觉此诗句了解你的心情。当你过羁旅生涯时,不妨读读温庭筠的“槲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

穿越时空的界限,诗人与你一道上路!当你无处倾吐与恋人分别的孤寂时,不妨读读张密的“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你会发觉这种想念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的点缀。你为情所困,诗人亦为情所困。

所以,古诗词中表达的与你同样的感情,常会陪伴你度过寂寞。 现代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诱惑。

诱惑面前的你在对与错间徘徊,一失足便坠入深渊。古诗词则如警钟,及时地敲响,拉你回到对的一条路上,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

当你在金钱与道德间徘徊时,不妨读读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它会告诉你,且不可被金钱搅乱了心性,有悖良心做它的奴隶!当你与领导意见不合,在趋炎附势与坚持真理间徘徊时,不妨读读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它会告诉你,坚持真理吧,莫要用献媚压制自己的真心!你应该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梅之品与“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的菊之格。 古诗词如清茶,在过现代化生活的你浮躁难耐时为你降温解渴。

古诗词如朋友,在过现代化生活的你欲将心事付瑶琴时与你畅谈——爽快!古诗词如警钟,为过现代化生活的你徘徊不决时作出提醒——及时!所以,古诗词与现代生活是和谐的。如果你已忘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这颗明珠,何不现在就打开书卷,试着在油墨香中品读诗词呢?。

八、诗人修改古诗的故事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

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

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

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

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

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

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