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澄澈的湖水如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 无风的湖面一片平静,迷迷蒙蒙,如同一片未经打磨的铜镜。 遥遥望去,洞庭湖水倒映着君山, 就象是明亮的银盘里盛放着玲珑的青螺。 【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洞庭湖的诗文较多,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再独树一帜是不容易的,然而,此诗却从“遥望”的角度,以谈雅的笔触,将月夜中的千里洞庭湖呈现于读者眼前。 前两句写湖光,用“镜末磨”的贴切比喻,写出了粼粼湖光与柔媚的月色“两相和”的迷蒙缥缈的韵味。水是澄澈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后两句写山色,诗人想象飞驰,作一更巧妙的比喻,先把浩渺的洞庭湖比作银盘,再把湖中苍翠的君山比作玲珑的青螺,喻出了洞庭君山少女般的柔美秀色,表现了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的空灵的气调和清奇的情趣。 在作者笔下,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水映山光,山增湖色,湖光山色又一同融入月夜,呈现出清旷而朦胧的美。 确为咏洞庭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 2.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白话文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出自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白话文释义: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3,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出自唐代:雍陶《洞庭诗》白话文释义: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4,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出自唐代: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白话文释义: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5,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出自五代: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白话文释义:洞庭碧波荡涤着万里晴空,君山一点仿佛凝在烟波中。 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楼阁如玉砌,殿堂连珠影,镶嵌在月轮边上,与明月相映。平湖万顷凝着秋色的清冷,天边闪烁着时隐时现的晨星。 经霜的橘林色更鲜浓。听人传说,罗浮山下,有暗道与仙境连通。 3.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4.写洞庭湖美景的诗句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5.描写洞庭美景的古诗是什么一、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太多,只列出题目和作者)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6.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例句:阊门曙色欲苍苍)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7.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例句:江从西南来)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8. 题洞庭湖(例句:可怜洞庭湖) 朝代:唐 作者:蔡押衙 9. 洞庭湖(例句:东西南北各连空) 朝代:唐 作者:曹松 10. 送客(例句:故人洞庭去) 朝代:唐 作者:陈子昂 11.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例句:为爱君山景最灵) 朝代:唐 作者:高骈 12. 谅公洞庭孤橘歌(例句:不种自生一株橘) 朝代:唐 作者:顾况 13. 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例句:洞庭正波苹叶衰) 朝代:唐 作者:独孤及 14. 登岳阳楼(例句:昔闻洞庭水)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5. 过南岳入洞庭湖(例句:洪波忽争道)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6. 宿青草湖(例句:洞庭犹在目)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7. 舟泛洞庭(例句:蛟室围青草)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8. 早发洞庭(例句:长天接广泽) 朝代:唐 作者:方干 19.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例句:我爱君家似洞庭) 朝代:唐 作者:方干 20. 送僧归洞庭(例句:江山万万重) 朝代:唐 作者:顾非熊 21. 哭从兄苌(例句:洞庭违鄂渚) 朝代:唐 作者:顾况 22. 泊秋江(例句:岸如洞庭山似剡) 朝代:唐 作者:贯休 23. 洞庭玩月(例句:洞庭湖上清秋月) 朝代:唐 作者:韩偓 24.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例句:十月阴气盛)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5. 岳阳楼别窦司直(例句:洞庭九州间)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6.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例句:今日相逢落叶前)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7. 送夏侯子之江夏(例句:扣楫洞庭上)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8. 别洞庭维谅上人(例句:白云关我不关他) 朝代:唐 作者:皎然 29.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例句:洞庭仙山但生橘)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0.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例句:郡斋得无事)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1.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例句:名山洞府到金庭)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2.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例句:见说洞庭无上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3.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例句:从来湖上胜人间)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4. 太湖馆送殷秀才赴举(例句:春风洞庭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5. 投知己(例句:若为令忆洞庭春)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6. 与朝阳山人张朝夜集湖亭,赋得各言其志(例句:洞庭孤月在)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7. 赋洞庭(例句:周极八百里) 朝代:唐 作者:可朋 38. 洞庭隐(例句:高卧洞庭三十春) 朝代:唐 作者:来鹄 39. 夜泊湘江(例句:湘山木落洞庭波) 朝代:唐 作者:郎士元 40.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例句:昔别若梦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1.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例句:修蛇横洞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2.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例句:九日天气清)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3. 临江王节士歌(例句:洞庭白波木叶稀)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4.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例句:今日竹林宴)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5.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例句:洞庭西望楚江分)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6. 秋登巴陵望洞庭(例句:清晨登巴陵)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7.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例句:日晚湘水绿)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8. 宿洞庭(例句:白水连天暮) 朝代:唐 作者:李端 49. 帝子歌(例句:洞庭明月一千里) 朝代:唐 作者:李贺 50. 送刘山人归洞庭(例句:君逐云山去) 朝代:唐 作者:李频 二、洞庭湖的对联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湘籍)写的一幅长联是这样的: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 阳三过必醉。 诗那、儒那、吏那、仙那?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楼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向谁领会得来? 李白为岳阳楼写过联句:“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蒙蒙老子自天以降 四面风光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