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州古城的景点介绍和形容胡家塘 胡家塘,相传在唐朝时候就有了,后因胡氏木材商贾为塘之主,而名胡家塘。 她是古城独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占地约2800多平米,一座弯弯的“清风桥”将池塘分为大塘和小塘,小塘中有一口古井叫“安澜井”,井深不见底,是池塘水源之地,风水宝地。环塘而居的几十户人家,明清古建筑别具一格,养育了金石书画家杨味蔬,陆军少将高昆麓,武科举人高巡一、著名哲学家周礼全等许多人才。 胡家塘洋溢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尤其是满塘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宛如圣洁含羞的仙女,伴随翠绿阔大的荷叶在轻风中漫舞,那叶心凹处,晶莹剔透的玉珠在闪烁,真如神仙抛珠玉,凡间似仙境。 夜深人静,青蛙欢歌,蛐蛐悠唱,萤火虫点亮思念……荷塘成了旅游度假、闲庭若步、垂钓嬉水、赏荷观景的好去处,也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观莲节之地。 胡家塘把乾州古城点缀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乾州城隍庙位于乾州古城老电影院后,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乾隆六十年毁于战火,嘉庆六年,道光十年两次重建,有碑文可考 乾州皇城庙 此庙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8平方米,坐北朝南,硬山穿斗抬梁式砖木结构乾州城隍庙与观音堂现可互通。 保护范围:以主题建筑基岩为基点,四边各向外延伸40米 1、交通:可乘坐1路公共汽车到乾州古城九福堂(245队)站下。 2、乾州城隍庙门票: 免费 3、开放时间:07:30-18:30 乾州文庙 乾州文庙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由于职业关系,湘西四大名镇我均到过多次,但发现四镇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集国学教育与儒学始祖祭祀于一身的古建筑群落,也就数乾州文庙了。 据了解,乾州文庙,属乾州厅儒学学宫整体建筑中的一座神圣坛庙,其主体建筑就是悬有蓝天底金字火焰边冲天匾的大成殿,盖因历代尊奉孔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所以特称为“大成殿”。乾州厅儒学学宫还包括学署、学舍、文庙三大部分,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成,历经岁月风雨,如今仍存旧制。 乾州三门开 乾州青石古城的南门是一座月城,她屹立在万溶江畔,雄伟壮观,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还因城开三门,成为我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 纵观中国的月城,均为两座城楼及直通相对的两道城门。 唯乾州古城的月城有三座城楼,开三道城门,中间一座主楼,两边各一耳楼,布局成“品”字形,主楼与耳楼的高矮错落、间距搭配可说尽善尽美,这就是几百年来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 “三门开”独具匠心的设计,是居民生活、商贸交通、军事防御的需要与特定地形完美结'合的建筑典范,加上她布局十分得当,造型十分壮观.用材十分讲究,工艺十分精湛,建筑十分坚固.不愧为我国古城建筑中的艺术瑰宝。 乾州古城呈狭长的梳子形,“梳齿长边”的城墙沿万溶江边而建,城外是一条绵延数里的河街,河街临万溶江一面是一排排架在河岸青岩壁上的吊脚楼,河街内侧是城墙。“三门开”位于南城墙的中部。 在远古的年代,迁至乾州生息的先人,最早安家在万溶江岸边,若干年后,形成了一条河街。明清以来,河街渐渐发展成乾州最早、最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林立、作坊丛生,南杂百货、纺织缝纫、漆蜡印染、皮革加工、建房修缮、锻铁制银、木器家具、纸扎刻匾、文化用品、粮浊蔬菜、餐饮小吃、客栈轿行、巫师卜卦、劳力市场……总之人们一生所需的东西应有尽有。 绵长的河街有十八条石级码头通向万溶江,傍河边青岩壁修建的逶迤的石级码头大多为乾州居民下河担水、洗涤所建,有两处码头设渡船,拉练摆渡,沟通两岸,还有几处宽阔的石级码头是为商船靠岸,启运货物修的。千百年来乾州人靠万溶江水路,从这些码头把湘西的桐油、土碱、五蓓子、药材、青蔗、牛皮及各种土产山货用小篷船运往外地;又从外地把布匹、棉纱、粮食、盐巴、煤油、染料、五金、纸张及日用 杂货运到乾州。 水运乾州是起点,上游因河道狭窄陡峻不通船.山区的土产山货主要靠人力,男挑女背,跋山涉水带到乾州。不论下游的货物经水路抵达乾州码头,还是上游货物从陆路运到乾州,乾州的河街既可消化这些货物又是这些货物人城的必经之道,而入城又需经南门,所以南门是入城的咽喉要道。 由此可见,几百年来河街、南门与乾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意义特殊。 罗荣光故居 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鸦溪村。 罗荣光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 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 据史料记载,罗荣光生活简朴,“见有奢糜者,辄面斥之”,“位渐显,服食俭约,若老兵然”。 观音堂 乾州城隍庙位于乾州古城老电影院后,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乾隆六十年毁于战火,嘉庆六年,道光十年两次重建,有碑文可考此庙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8平方米,坐北朝南,。 2.乾州古城说明文作文自己写乘着夏日凉风,沿着一条青石板路,漫步进入美丽的古城大门,随着小路向前走一棵大树在路边昂立着。 枝丫奇曲一直伸向远方,它像一位高大威武的士兵,昂首挺胸,守卫着这个美丽的小城。在它的对面是一座古朴房屋,在里面传出一阵阵快乐的欢笑声,那雕花的窗户上刻着一对对可爱的喜鹊,它们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在哪小屋旁边一盏盏大红灯笼发出夺目的光彩。 漫步进入古城胡家塘,一座小拱桥弯弯的映在水中,夺走了我的目光,走在小桥上放眼望处,一朵朵荷花有的纯白,有的红艳,宛如一位位含羞的仙女伴随碧绿的荷叶在清风中漫舞。一片片绿油油的的荷叶在水中高昂,时不时一阵风吹过,池塘里涌动着绿色的海洋。 几个懒洋洋的老爷爷闲庭若步,重钓嬉水,此乐何及,这时小桥、荷叶、荷花把胡家塘装扮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走在河中的小石板跳桥,水清澈无比,水缓缓的流着。 走上“风雨桥”向远方仰望,远方的山绿油油的,在哪绿树山花中几座可爱的小房屋不时探着头,对着我露出笑容。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立在水岸两边,映在水中,几条轻舟从远方走来,一阵微风吹过,房屋在水中的倒影微微晃动,轻歌曼舞。 3.乾州古城说明文作文自己写乘着夏日凉风,沿着一条青石板路,漫步进入美丽的古城大门,随着小路向前走一棵大树在路边昂立着。枝丫奇曲一直伸向远方,它像一位高大威武的士兵,昂首挺胸,守卫着这个美丽的小城。在它的对面是一座古朴房屋,在里面传出一阵阵快乐的欢笑声,那雕花的窗户上刻着一对对可爱的喜鹊,它们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在哪小屋旁边一盏盏大红灯笼发出夺目的光彩。 漫步进入古城胡家塘,一座小拱桥弯弯的映在水中,夺走了我的目光,走在小桥上放眼望处,一朵朵荷花有的纯白,有的红艳,宛如一位位含羞的仙女伴随碧绿的荷叶在清风中漫舞。一片片绿油油的的荷叶在水中高昂,时不时一阵风吹过,池塘里涌动着绿色的海洋。几个懒洋洋的老爷爷闲庭若步,重钓嬉水,此乐何及,这时小桥、荷叶、荷花把胡家塘装扮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走在河中的小石板跳桥,水清澈无比,水缓缓的流着。 走上“风雨桥”向远方仰望,远方的山绿油油的,在哪绿树山花中几座可爱的小房屋不时探着头,对着我露出笑容。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立在水岸两边,映在水中,几条轻舟从远方走来,一阵微风吹过,房屋在水中的倒影微微晃动,轻歌曼舞。 4.乾州古城吊桥作文可是现在人们自发的捐钱买了一些木头,把木头锯成木板铺在吊索上面 , 现在以经把吊桥修好了。 人们现在有能方便的通过吊桥了,每当早晨和下午都又农民伯伯拿这种田用具通过那座吊桥。人们在也不用多走那23百米路了,这座吊桥给农民伯伯带来了方便。 夏天的白天很热,但是下午很凉爽人们很喜欢到吊桥上去乘凉有老人也有小孩还有一些青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站在上面看着小鱼在水里快活的游着,轻风絮絮吹过惬意及了。 在卖两根冰棍吃着那才叫“爽”。如果有时间到金水来那一定要到金水吊桥上去走一走,着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 5.乾州古城吊桥作文可是现在人们自发的捐钱买了一些木头,把木头锯成木板铺在吊索上面 , 现在以经把吊桥修好了。 人们现在有能方便的通过吊桥了,每当早晨和下午都又农民伯伯拿这种田用具通过那座吊桥。人们在也不用多走那23百米路了,这座吊桥给农民伯伯带来了方便。 夏天的白天很热,但是下午很凉爽人们很喜欢到吊桥上去乘凉有老人也有小孩还有一些青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站在上面看着小鱼在水里快活的游着,轻风絮絮吹过惬意及了。 在卖两根冰棍吃着那才叫“爽”。如果有时间到金水来那一定要到金水吊桥上去走一走,着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 6.古乾州在今何地乾州 一、湖南省吉首市乾州 乾州是一座古城,位于吉首城区南侧,旧时有“乾州”而无“吉首”。 “蛮烟瘴雨溪州路,溪畔桃李花如雾”,昔日的“五溪蛮”之地凄美神秘。东汉时期,乾州便属五溪蛮地,因“居楚西南,界连黔蜀”,且“兵戎征伐,无世无之”,逐渐成为边陲军事重镇。 宋熙宁三年(1070年)即置镇溪砦……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设乾州厅,嘉庆二年(1797年)升为直隶厅……1953年改名为吉首,各机关迁自现吉首市区,喧闹了数百年的乾州古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乾州城墙始于明正德八年(1514年)左右所建的小石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乾州开始“延伸”修筑“边墙”。 1714年,即康熙五十三年,又重修小石城,1796年,清廷拨银扩建石城。1797年乾州升为直隶厅后,辖地一千多平方公里,“绕水登山三百余里”,“汛堡碉卡百八十八座”。 这也就是现在已赫赫有名的“南方长城”。 “累石成城”的古城墙,现已掩隐于青山绿水之间。 风刀霜剑剥蚀了它昔日的雄姿,石缝的萋萋荒草随风摇动。而金戈铁马、烽火四起的明清时期,乾州古城曾与凤凰古城一起苦苦支撑着“南方长城”,留下“乾州的城、凤凰的兵”之说仍存。 城内仍保存着昔日防御体系的特征,城外还延用着“头炮台”、“二炮台”、“三炮台”等军事地名,依稀闪动着当年角鼓齐鸣、流矢横飞的情景。 乾州古城地处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前沿,因为战火纷飞、商品流通、外地人徙入等诸多原因而成为南方文化的“炼丹炉”。 位居边地使其文化多元,多元的文化具象凝固在建筑中。现代文明也无法遮掩住它内在的神韵。 乾州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嘉庆元年和道光二十六年两次重修,总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精湛华美,器宇轩昂。2006年修缮时,人们在斑驳的石灰下面竟发现了一批精致的古雕木板:五龙朝圣、双凤朝阳、狮子夺宝……隔河相望的是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观音阁,叠楼四簇,吻兽飞角,夕阳下流金溢彩,晚风中古韵悠然。 沿青石板小巷漫行,古老的石板路上,数百年来过客的足迹还清晰可见;临街的老式柜台,徘徊着昔日商贾辐辏的景象;河畔的老码头,残留着舟楫络绎不绝的兴旺。弯绕曲折的小巷,却又都可通向一个豁然开朗之处:胡家塘。 省建筑规划专家称乾州“现状保存较完整的以居住为主的传统街区主要分布在胡家塘地段”,“这些民居基本体现了从明到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特点”。 古城特有的精神土壤,在血与火、书与剑、义与情的交织碰撞中,将桀骜与温顺、奇崛与缠绵、朴实与浪漫、金戈铁马与杏花春雨交融粘合,塑造出古城的群英浮雕图。 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天津大沽炮台上,至今还巍然屹立着一个乾州人:罗荣光。光绪二年(1876年),他任大沽协副将,后升任天津镇总兵。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五月,八国联军妄图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罗荣光慷慨陈词“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六月十六日夜,罗荣光在主炮台上指挥清军奋勇还击,壮烈牺牲,遗体运归故乡安葬。 抗法收台的杨岳斌,乾州人,官至陕甘总督、太子少保。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乾州等地招募“三棚”兵勇相随,经江西入闽,率水师跨海出击,打败了拿破仑的后代,一举收复台湾宝岛。 百战余生归故里,在东门小巷建起一座抬梁穿斗马头墙式三进四院大宅,留下“今日归来何所有,半船明月半帆风”的诗句,还有至今保存完整的杨家祠堂。 苗语称“吾瓦勇”的万溶江穿城而过,清波粼粼,筒车咿呀,一首歌如轻纱般在碧绿的水面上飘荡:“万溶江,愁波荡漾,四围山色,绿杨芳草……”这首《万溶江之歌》,系抗战时迁至湘西的国立八中和省十三中教师所作。 当时,朱?基和劳安也夹裹在万名逃难人群中,流陟辗转来到国立八中就学并相识,而劳安就学之处即是现存的文庙。2001年3月,朱?基偕夫人故地重游,患难时的客居之地仍魂牵梦绕,他挥笔写下“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的诗句。 二、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古称乾州 乾州,陕西乾县古称。唐末置有乾州。 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 民国以本州为乾县。乾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处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 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东邻礼泉,西接扶风,麟游,南连兴平、武功,北临永寿。 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耕地103.12万亩。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为 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 乾县民风纯厚,文化繁荣,风俗习惯浓厚。 现在已经有“乾州锅盔”、“乾州挂面”、“乾州豆腐脑”、“乾州酱辣子”、“乾州豆面糊”、“乾州馇酥”6种小吃入选“中华名小吃”。 乾县城是当年有一位皇上来这里避难,修下这座城。 时称“乾州”。今乾县人仍称乾县城为“州里”。 乾县城中间高,四边底,成龟壳状,所以又被称为“龟城”。 清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