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柳》一诗中形容柳树样子的诗句是什么,柳丝呢1、形容柳树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形容柳丝的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 2、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简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2.描写柳树外形的诗句1、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唐·韩溉《柳》2、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唐·陈光《长安新柳》3、亚夫营畔柳蒙蒙,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4、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唐·杜牧《新柳》5、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唐·方干《柳》6、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唐·崔护《五月水边柳》7、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 解有相思否,应无不舞时。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唐·李商隐《柳》8、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唐·崔橹《新柳》9、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 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 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唐·李商隐《谑柳》10、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11、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唐·杜牧《独柳》12、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唐·韩偓《咏柳》13、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唐·韩琮《柳》14、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唐·崔橹《柳》15、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唐·李商隐《关门柳》16、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唐·李世民《春池柳》17、御沟回广陌,芳柳对行人。 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畏逢攀折客,愁见别离辰。 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嫩阴初覆水,高影渐离尘。 莫入胡儿笛,还令泪湿巾。—— 唐·李观《御沟新柳》18、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唐·李商隐《柳》19、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唐·李中《题柳》20、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唐·白居易《青门柳》21、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唐·鱼玄机《赋得江边柳》22、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唐·姚系《庭柳》23、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唐·戴叔伦《赋得长亭柳》24、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唐·戴叔伦《堤上柳》25、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26、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唐·韩偓《柳》27、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唐·狄焕《题柳》28、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唐·张旭《柳》29、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唐·罗隐《柳》30、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 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 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 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唐·贾棱《御沟新柳》31、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唐·李峤《柳》3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33、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 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 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 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唐·杜荀鹤《御沟柳》34、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唐·裴说《柳》35、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唐。 3.咏柳中描写柳树特点的词是哪些《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 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不知道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