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梁素海的历史沿革乌梁素,是蒙古语乌力亚素的转音;海即湖泊;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内蒙古资源大辞典》载:乌梁素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 河套地区宜于红柳生长,又有“烧红柳,吃白面”之说,编者认为此说成立)。传说600年前,这里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后因黄河多次淹没土地,树木消失形成湖泊,关于乌梁素海的形成还有不少美丽的传说,如《金马驹》(详见附录)。 据《水经注》记载,乌梁素海原为黄河北支故道,北支(即今乌加河)流经乌梁素海后与南河汇合。新构造运动使阴山山脉持续上升,后套平原相对下陷,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黄河改道南移,在乌拉山西部则留下了一个乌梁素海。 当时仅在大卜尔洞、海壕两处有约2平方千米的河迹湖。清末,河套平原先后开竣几条大灌渠,灌溉渠道尾水汇入乌加河,流积乌梁素海。 20世纪30年代,黄河数年水涨,后套多次被淹,后套灌区入海退水量大增,海子周围又修建起许多防水堤,水流不畅,海子水面逐年扩大。1947年,湖水淹没面积达到800平方千米,且由于湖堤断断续续,未经统一整修,决口频繁,形成 “水来人走,水退人回”的局面。 1949年后,河套灌区灌溉系统经过整修,退水量受到限制,海子水位下降,两岸堤防全面加固增修,湖面趋于稳定且逐渐缩小。1965年,海子水位1090米,水域面积470平方千米。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乌梁素海周边实施围湖造田,湖滨一带多垦为农田,湖区面积缩小为250平方千米。1977年,湖水持续上涨,湖区西北岸堤防决口,海子面积扩大至290平方千米。 灌区排水系统建成后,灌溉尾水经过各级排水沟汇入乌梁素海。1977年总排干沟建成后,年排水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 1980年,乌梁素海至黄河出口疏竣,并建红圪卜排水站,扬尾水入黄河。总排干沟年排水量达到5亿立方米。 至此,乌梁素海能够通过排水设施调节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稳定,一般在29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018.79米。据有关部门考证,隋代设置的大同城、唐代设置的天德军城就在湖区范围内,足见古代此处是屯兵之重地。 1940年3月22日,在五原战役中,日本陆军中将水川伊夫兵败后从五原城内逃出,被傅作义部游击部队击毙在乌梁素海一个夹心滩上,这是抗战期间被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之一。(详见附录《五原大捷》)乌梁素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始于1997年;2006年再度进行大规模开发。 目前,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大量接待游客。 。 2.最近要写一个说明文,关于乌梁素海的,谁能替我写一下,或者介绍一乌梁素海 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较大的湖泊,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塞外明珠”。 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后套平原东端,阿力奔草原的西端,距旗政府驻地西山咀镇23公里,有黑色公路。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 此地原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并有一段古北河遗留下来的河迹湖,面积不过20公顷,后因山洪和河套灌区退水汇集于此,而形成了今日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多种鱼类。 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 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 阿力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 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 这里已建起旅游大楼、湖岛欧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等旅游设施,并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 3.描写历史的诗句洛阳故城 诗人:崔涂 全唐诗库—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 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过洛阳故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4.关于触觉,感慨历史的诗句新正自清丰西开,军次内黄,逢大雪满途 慷慨入荒城,孤烟帐下明 风沙千户卷,烟树一村倾倦鸟艰难宿,归鸦哀怨鸣 行行问去路,大雪满征程 昆仑关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 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 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 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哭母 海天遥望落霞红,机杼声消井臼空 常为远游违左右,徒劳征战转西东 寒霜萧杀悲慈竹,冷雨凄凉泣古桐 纵有俸钱多十万,承欢无路哭秋风 征途过郓城 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别 宅第尽废墟,道路人踪绝 乌雀绕枝头,蛇鼠出野穴 不知人意苦,但闻声哀咽 何处是青山,定多杜鹃血 入夜秋风起,云浮月明灭 鸿雁何悲鸣,征夫心胆裂 故园人岂知?天际愁肠结 仿古乐府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 水流无已时,人事成爪泥 春残花溅泪,暑去寒露凄 盛衰付烟云,得失笑虫鸡 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 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 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 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 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 赠本军立功诸将士——麾下第五军 汗马黄沙百战勋,神州多难待诸君 从来王业归汉有,岂可江山与贼分 暖日照融千树雪,寒风吹散满天云 犹多狐鼠遁逃处,河朔家家望五军 秋夜守制 更泽危坐对寒釭,怕听空庭雨打窗 蜡烛烧残肠欲断,拼将秋泪落双双 帘卷潇湘夜欲沉,愁肠敲断五更砧 秋风吹入丝丝雨,似共劳人泪下襟 滇南有感 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 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 生意哀怜驱嬴马,道心消逝伴朱轮 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 孤臣 安论经纬起斯民,终为浮云蔽日频 独仰云山遥万里,常挥涕泪泣孤臣 冬腊初到冀南逢大雪 羣山万壑水云天,回首蒸炎又十年 南望初离关百二,北征今上路三千 风横平野乌飞绝,雪压寒空马不前 冷暖数来应自苦,犹留肋骨铁般坚 5.内蒙古乌梁素海有什么历史吗在处乌前旗境内,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东经108°54′,距乌拉山镇22千米。 乌梁素海,为黄河改道而成,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嘴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西山嘴出口15公里。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 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6.关于沉缸酒的诗句有哪些沉缸酒为甜型黄酒,因其在酿造过程中,酒醅必须沉浮3次,最后沉于缸底,故得此名。龙岩沉缸酒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龙岩山清水秀,地下流泉无数,有名者上井、中井、下井是也。 尤其上下井,史称“双井流泉”,为古代龙岩八景之一。下井之泉,自松涛岭地下岩缝迸出。 泉涌汩汩,不舍昼夜;泉清如镜,山光倒映;泉水甘甜,沁人肺腑;泉边宽阔,民受其惠。旧时龙岩学子留诗为证:“泉涓涓兮,能清我心;泉皓皓兮,可涤烦襟。 有光如鉴,无弦亦琴,空山写影,流水知音。甘醴如霖,往古来今。”故县令吴守忠立碑称“新罗第一泉”。沉缸酒的起源也和这“新罗第一泉”有关。 传说,在距龙岩县城30余里的小池村,有位从上杭来的酿酒师傅,名叫伍老关。 他看到这里有江南著名的“新罗第一泉”,便在此地开设酒坊。一年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焦,甚至终年常流的铁炉坑泉眼也干涸了。伍老关夫妇无水造酒,眼看酒店就要关闭了,夫妇二人心急如焚。百姓们别无他法,只有拜天拜地,以期诚心能打动上界的仙人,从而降下雨来。 贫苦出身的八仙之首——李铁拐看到这副情景,便下凡来相助。他从天而降,摇身变为一个烂脚乞丐来到村中讨要吃喝。伍老关夫妇心地善良,一边向他诉说灾情严重,一边用仅存的陈年老酒款待。 李铁拐喝完后,也不道一声谢,只见他拖着摇摇晃晃的身体跟娘跄跄地向铁炉坑走去,举起拐杖轻轻地敲打大青石。 刹那间,清澈的泉水突然涌流出来。从此,铁炉坑的泉水变得更加清澈甘甜,伍老关酿酒便专用这“仙水”。 这一来,“沉缸酒”的名声越传越远,越传越奇……。 7.杜甫描写黄腾的快乐和白鹭的高远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8.关于历史人成吉思汗的赞美诗句1、七律·题成吉思汗 混沌草原闻鹫鸣,翱翔天际世皆惊. 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杰英.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 长河滚滚东流去,千古英名励鄂城. 创作说明:混 沌,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借喻12世纪的蒙古草原部落明争暗斗,连年厮杀,混乱一片。犹如盘古开天辟地,铁木真打破了 草原的混沌状态,如雄鹰般笑傲大草原,统一了大草原,创立了名垂史册的蒙古大帝国。 于今他的威名犹在,犹如天上明月永远照耀着大草原。长河,双指,一是指 黄河,二是指历史的长河。 他的丰功伟绩鼓励着鄂城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建设鄂城更美好的明天。2、满江红·鄂城怀成吉思汗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 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追穷敌。毕其功、肇帝国辉煌,羞红日。 高原地,云天碧。滔滔浪,黄河急。 古长城犹在,鄂民当惜。圣主陵园居净土,谁家牧女吹羌笛?绘蓝图、古邑焕新颜,和风习。 创作说明:上阕感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下阕写鄂城美丽的草原风光,鄂城人民在圣主丰功的感召下,描绘鄂城美好的蓝图。 用古入声韵,因《满江红》词谱一般用入声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