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写的关于月的诗句最经典的应该是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把酒问月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古】 类别:【】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李白在不同阶段写的诗李白的人生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读书漫游、长安三年、再度漫游、身经战乱。 1、读书漫游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2、长安三年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译文: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的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3、再度漫游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4、身经战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白。 3.李白所有写月的诗句有哪些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2、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5、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独漉篇》 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9、我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游别》 10、扬兵猎月窟。 11、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2、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独不见》13、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避地司空原》1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15、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16、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7、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19、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2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21、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 22、渌水净素月。 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 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十七首》23、桃竹书筒绮绣文。 良工巧妙称绝群。灵心圆映三江月。 彩质叠成五色云。中藏宝诀峨嵋去。 千里提携长忆君。——《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 24、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观鱼潭》25、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春怨》26、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捣衣篇》27、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游谢氏山亭》28、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郢门秋怀 》29、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30、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其四》31、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32、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33、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月夜听卢子顺弹琴》34、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月夜金陵怀古》35、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4.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5.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古诗至少3首李白不同时期代表作 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浚的和尚弹琴。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 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 “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 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 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 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 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 6.李白写月的诗有哪些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地久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想思,催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昔时横波目, 今做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李白关于月的诗句有哪些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 李白《静夜思》 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 · 李白《静夜思》 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唐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7.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8.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 9.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唐 · 李白《蜀道难》 1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唐 · 李白《关山月》 12.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唐 ·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1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唐 · 李白《古朗月行》 14.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 唐 · 李白《北风行》 15.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唐 · 李白《赠孟浩然》 16.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唐 · 李白《玉阶怨》 8.李白的诗在不同阶段有哪些代表作李白在不同阶段写的诗李白在不同阶段写的诗:年少有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辞亲远游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已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越州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阴会稽的贵族风流遗迹,写了大量的诗歌颂绍兴.李白由越州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初进长安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9.李白有关“月”的诗句鉴赏夜来了,月亮还没露面。 我怅然若失,临窗伏案拜读李白,追寻明媚的月光…… 诗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诗圣杜甫曾经有诗赞孔明云:“诸葛大名垂宇宙。” (《咏怀古迹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 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 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 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动于玄肃两朝。玄宗前期,即开元年间,由于开国百年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因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称“开元盛世”。 但是“开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着种种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宝年间,社会的腐朽与日俱增,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唐王朝的黄金时代转瞬即去。李白正处于这样一个盛衰更替的历史时期。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风流倜傥,豪放不羁,爱好剑术,崇尚游侠,二十五岁前便饱览了家乡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时,写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却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极为珍贵的艺术写照:挂在峨眉山上的半轮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静之际,李白启程远行,送行的即已归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恋之情不能自己。 他在这首小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是不露痕迹,不厌其重,反而显得天然浑成,随分自佳,含情缥缈,因而“古今目为绝唱”(王世懋《共圃撷余》)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谢安等古代政治家自况,因而始终不愿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巚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 在这期间,他为创造条件,实现宏大抱负,辗转各地,用各种方式同各种人交往,他曾为经济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讪笑,有时他也感到苦闷和彷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他的政治热情。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为炫耀他的“开元盛世”,诏令荐举文辞秀逸之士。 其时,李白正和道士吴筠隐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的间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动京师,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 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由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变成了骄奢淫逸的享乐天子。唐玄宗赏识李白的绝世才华,召其进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 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李白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旧唐书·李白传》)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 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词章。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 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阵子。 然而,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 他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 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将她与赵飞燕相比。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 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权贵大都一致讨厌李白,联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诗云: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0.李白写月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李白写月的诗词二十多首,以下三个李白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寄托的思想情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 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 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 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 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 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