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 寒食夜》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如下:

一、《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二、《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译文: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3.用寒食节的来历和古诗寒食的意思写一篇小练笔.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是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那么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下. 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4.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

5.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王元鼎《醉太平·寒食》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张镃《寒食》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 寒食夜》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6.寒食节诗句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7.关于寒食节的诗句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如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

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译文: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8.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如下: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2、《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译文: 客居他乡,看尽鸿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来,而故乡的消息茫然,不禁惆怅满怀。

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 听说江头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恳切地像是要送他的归船返回家乡。

这条曾送他离乡又送他归去的水路,是他最为之情牵梦萦的。最后,他设想登上归船,听着春雨打着船篷,看着将别的断桥边上的疏柳淡烟,充满别离之情。

9.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

1、《长安寒食》 唐代:邵谒 春日照九衢。

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赏析: 该篇为讽刺王孙公子春日郊游而作。

诗人久居长安,熟悉京城风习,看不惯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诗中描写官家子弟穿着罗绮、骑着骏马春游的一番热闹景象之后,有意笔锋一转,劝他们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垒垒枯骨,因为说不定他们自身就是那昔时的鬼魂所转生。

最后,以近于诅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强烈的愤恨。所谓鬼魂转生之说是虚妄的,但在表现手法上,仍是一种“幻想。

服务于现实”的高招。 2、《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