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用桃花这词形容艳遇,桃花代表什么吗桃花运 (一)“桃花运”一词的出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国风.周南.桃夭》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俗称诗经-周南-桃夭篇。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并对新娘的美貌和美德给以赞美。 大衣就是在桃花盛开的的时候,有一个象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容貌美丽,能够生儿育女、能够使新郎的家族子孙象桃树一样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是一个对新郎家非常合适的人选。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典这里。 (二)“桃花运”的来历 “桃花运”这个词原是算命术语。 “命理”中的“桃花运”是跟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 如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的时侯就叫“行桃花运”。 在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卯酉”便是桃花,人生的“八字”也是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而得来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碰到“子午卯酉”的时候。 如果这“子午卯酉”出现在人生的“八字”内的,便叫桃花入命。 人生的运程(算命术语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 人生的岁数运程(算命术语叫“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 (也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便在这里面) 在人生的“运”上遇到“桃花”(子午卯酉)的,这就叫“桃花运”,但“桃花运”也是有好与不好的区别。 (三)“桃花运”的民间传说 绛娘与崔护的桃花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然而知诗者并非尽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也称桃花运。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既使偶而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 这一年的清明时节,正逢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屋外桃红柳绿、蝶舞蜂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午后春日暖照,苦读了一上午的崔护深为春的气息所感染,决心去郊外好好体味一下春的盛情。 于是放下书本,兴致勃勃地独自步行出城。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 苦读不知春已浓的他顿觉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浑然不知道路的远近。 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这里已是僻野,农家住得极为零落,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 临近山脚,在远处能望见的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 院中住着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简陋却整齐异常。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 走近柴门,他叩门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一边叫门,他一边猜想,出来开门的必然是一位白发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谈吐风雅的老翁。吱呀一声,房门敞开,不料走出的却是一位妙龄少女。 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却透出一股清雅脱俗的气韵,使崔护甚感惊讶。他再次说明来意,少女明眸凝视,觉得来者并无恶意,就殷勤地将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厨下张罗茶水。 崔护打量着四周,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着一排书架,架上置满诗书,桌上笔砚罗列,墙壁正中悬挂着一副对联,联文是:“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语句雅致,情趣不俗,绝不同于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 临窗的书桌上正搁着一帧墨渍未干的诗笺,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 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书,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这样充满着萧索与无奈。 到底是何等人物隐居在这里?又是何等心情与遭际而衍出如此无奈的文字呢?一连串的问号浮起在崔护脑际,使得他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要探个究竟。 这时,少女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见对方正凝视着墙上的对联似乎在品味,她会心地嫣然一笑,轻轻地唤一声:“相公,请用茶。” 崔护从思索中转过神来,见少女正向自己走来,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风采。一时间,崔护竟然有些看得发怔,少女似乎察觉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帘,一份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动人,崔护不由得心旌摇曳,险些儿难以自恃。 但毕竟是饱读诗书,通情识礼的书生,崔护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致于在少女面前失态。他礼貌地接过。 2.古诗大全桃花诗崔护艳遇意思【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 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3.古诗大全桃花诗崔护艳遇意思【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4.为什么形容艳遇都用桃花这个词(一)“桃花运”一词的出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国风.周南.桃夭》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俗称诗经-周南-桃夭篇。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并对新娘的美貌和美德给以赞美。大衣就是在桃花盛开的的时候,有一个象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容貌美丽,能够生儿育女、能够使新郎的家族子孙象桃树一样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是一个对新郎家非常合适的人选。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典这里。 (二)“桃花运”的来历 “桃花运”这个词原是算命术语。 “命理”中的“桃花运”是跟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的时侯就叫“行桃花运”。 在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卯酉”便是桃花,人生的“八字”也是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而得来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碰到“子午卯酉”的时候。如果这“子午卯酉”出现在人生的“八字”内的,便叫桃花入命。 人生的运程(算命术语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算命术语叫“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便在这里面) 在人生的“运”上遇到“桃花”(子午卯酉)的,这就叫“桃花运”,但“桃花运”也是有好与不好的区别。 (三)“桃花运”的民间传说 绛娘与崔护的桃花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然而知诗者并非尽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也称桃花运。 5.借桃花比喻美女的诗句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 《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 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 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唐诗纪事》和《本事诗》所记载的这个“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兴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并非没有可能。但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有两点似乎应该可以断定,那就是这首诗一是有情节的,二是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帮助。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诗的今昔之感是从对一位乍见而又旋离的貌美情多、靓若桃花的少女的回忆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叙的手法,先写“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个场景:寻春艳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说的非常肯定,毫无含糊,可见认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以花喻美女佳人,古往今来,沿用既久,已成俗烂。 但该诗却有几点不同,一是诗人没有直接的去描写桃花是如何的绚丽多姿和那位少女是如何的漂亮美丽,而是仅用大家所都为熟识的绚丽桃花作为映衬,用“相映红”间接的来烘托少女的美丽形象,将景色与人很好的融化在了一起;二是本诗赋写眼前实景,正所谓“本地风光,顺手拿来”。写到这里,诗人本可以把“去年”游遇的场景继续写下去,但诗人没有,而是笔锋一转,直接进入“今日”。 于是便勾勒出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同是“今日”,同是“此门”,但美丽少女已经走了。 依旧是春光烂漫、百芳吐艳的季节,依旧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增光添彩的那张与桃花“相映红”的美丽“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唯余一树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的依旧含笑,更加勾起了诗人对“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思念和怜惜,使诗人的故地重游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惆怅。 试想,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伫立桃花树下凝眸含笑,脉脉含情,与桃花相映;而今,人去杳然,桃花依旧含笑春风,这除了勾起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隐含了诗人无限失望、惋惜和怅惘的情绪。综观全诗,前两句由今到昔,后两句由昔到今,两两相形。 尽管情绪上的转变剧烈,但文气却一贯而下,转折无痕。整首诗语言朴实率真自然,说事明白流畅。 论写作技法主要是采用了“映照对比”,用“人面”和“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人去景存的映照对比,把两次不同的游遇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面对现实的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这首诗尽管具有着某种情节性甚至可以说带有某些戏剧的色彩,同时还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记载,但它的广为人诵,除了这些和以上所说的语言、结构、写作技法之外,笔者认为该诗本身所抒发的某种人生体验才是最重要一个的方面。 “本事”对于它的广泛流传可能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但是该诗留给读者的典型意义并不在于它描述了一个令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中所载的际合故事或际遇,但却可能有过相类似的人生体验,即在偶然或不经意间遇到某种美好的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它时,却再也不能复得。 这兴许正是这首诗几百年来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6.春日桃花到处红的诗句出自哪个诗人春日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晁冲之,宋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7.牡丹艳遇诗词唐代牡丹诗词(上)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701-762)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红牡丹 王维(701-761)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花底 杜甫(712-770)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描写四川彭州牡丹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李益(748-827)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描写甘肃武威牡丹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唐·权德兴(759-818)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 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独坐南台时共美,间行古刹情何已。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描写西安慈恩寺牡丹赏牡丹 王建(767-830)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题所赁宅牡丹花 王建(767-830)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同于汝锡赏白牡丹 王建(767-830)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 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宫词一百首 王建(767-830)(一)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 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二)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 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闲说 王建(767-830)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长安春游 王建(767-830)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 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赴东都别牡丹 令孤楚(766-837)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戏题牡丹 韩愈(768-824)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依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牡丹 薛涛(768-831)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牋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间共说相思。赏牡丹 刘禹锡(772-842)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浑侍中宅牡丹 刘禹锡(772-842)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思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772-842)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裴给事宅白牡丹(唐·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泠,无有起就月中看。惜牡丹花 白居易(772-863)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白牡丹 白居易 (772-863)白花冷淡无有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白牡丹 白居易 (772-863)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从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秋题牡丹丛 (772-863)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牡丹种曲 白居易 (772-863)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牡丹 白居易 (772-863)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 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 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 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 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8.求符恩军的一篇散文《关于桃花》如下 关于桃花 作者:符恩军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 ?? ——盲剑客 王家卫的桃花 ?? ??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有两种东西带着不同寻常的美,一是酒,黄药师的酒,叫醉生梦死;一是桃花,盲剑客家乡的桃花,叫老婆。 江湖的刀光剑影,倘若少了一缕酒气,魅力就要大打折扣,刀光,血色,一有了酒气加盟,忽焉而飘逸,让杀戮带着一种残酷的、冷艳的诗意,仿佛是死神嘴角的微笑。而王家卫的桃花,则飘着一股幽微的、似有还无的江南气息,这诗意甚至泛着人文的光,江南旧诗词的光,吴越文人颓靡的光。 酒,让欧阳锋慕容燕黄药师他们披着江湖的外衣,而桃花,则将这些神功盖世的侠客打回成一群醉生梦死的痴男怨女。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 盲剑客来日无多,依然惦记着家乡的桃花。后来欧阳锋去了盲剑客的家乡,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桃花,“桃花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这个盲剑客的女人,是黄药师的情妇,而黄药师说,“我因为那个女人才爱上桃花”,那个女人心中惦记着欧阳锋,她的小叔子。 ??王家卫真懂得用桃花,整部片子不见一株桃树,未现一瓣桃花,据欧阳锋看,桃花还只是带绿帽的盲剑客一种痛苦的隐语,虚构的桃花,原来是出墙的红杏。桃花劫下人难逃,痴男怨女的情欲纠缠,好比桃花落了满蹊,鲜血,爱情,桃花,人生是旅途,路上凌乱的情爱,仿佛颓靡的桃红,时间的西风吹起,江湖萧瑟,每一个的脚下都是一条印满苍凉车辙的道路,直通死亡。 电影里没有桃花,然而,恰是如此,或者说《东邪西毒》就是一朵印有情欲残影的桃花。它开放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悄然闭上,然后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都种着一株桃树。 ?? ??? ?桃花劫 ?? ??桃花和爱情牵扯到一处,不知道起于何时。《国风》的诗人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与归,宜其室家”,看情形,不过是在期望新娘子有强大的生殖能力的同时,顺带赞美了下佳人的美貌而已。 现在人常说的命犯桃花,其实是算命的术语,桃花入命,好像并非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而今人说一个人行了桃花运,是多半带有一种欣羡的眼光,因为,桃花运者,爱情不断也,美女纷然入怀,这桃花劫基本算是一笔算不清的艳情账,每个男人估计都宁愿惹上这笔账。 ??桃花和爱情最靠边的一次,估计是唐人崔护成就的,《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的桃花,南庄的少女,诗人去年的艳遇,今年萧然独立的惆怅,让多少后来的怀春的少女,知慕少艾的少男读的满怀漪澜,春情涌动,爱意暗生。 ??崔诗人那还算不上桃花运,不过是偶然惊鸿一瞥,让自己徒然添了一丝“求不得”的烦恼,还好写了这首诗,不然简直是很失败的艳遇。 朱彝尊的“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也到底寒了一晚,而崔诗人的艳遇实在有些短暂。在我们今天这些动辄要开房直奔主题的人们看,崔诗人基本是值得同情的。 ??崔诗人之后,桃花和爱情逐渐成了连体,但似乎再没演绎出什么惊艳的爱情故事来,李香君朝扇子吐了一口血,倒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爱情的死亡;苏东坡讥笑人家一枝梨花压海棠,也和桃花毫不沾边,以桃花的不食人间烟火,苏东坡当也不会用桃花来形容古时的杨翁恋;倒是林妹妹空降后,荷了花锄去葬花,还哭哭啼啼唱了首《葬花吟》,葬的正是桃花,而不是梨花啥的。人们常说桃李争春,夭桃脓梨,其实照我看来,梨花开得实在是太腐败,太炫耀,好像一个得瑟瑟的暴发户,而桃花呢,这仙子静静地在墙角篱落,山野田间开着,即使难收难管,也天然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幽静,因此,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实在是太知道桃花的美的一个人。 正因如此,风骨清冷的林黛玉葬桃花而不葬梨花——葬梨花简直是打扫卫生!葬桃花就更加合乎审美,只是林妹妹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葬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花,说到底,太过寂寞了! ?? ???? 诗人的桃花 ?? ??王家卫为什么会用上桃花,来渲染某种情欲纠缠的东西,就因为王家卫是中国人,而桃花是太中国、太古典、太宋词的花,如果真有司花的花神在,倘若长了金发碧眼,几乎是涂抹错了妆,司桃花的花神定然是个很古典的中国美女。 ??这种太古典太乡土中国太宋词的桃花,是落不到西洋诗人的笔下的。 而中国诗人呢,每到春天,那几乎就要跑到桃花下喝点小酒,发点幽情,睡个小梦,醒来衣服上落了些桃花,摊开纸,随意一抹,桃花就化成一首诗开放了。 ??《诗经》那位把桃花和生小孩联在一起的诗人虽然有些对不住桃花,但毕竟文明尚在起步,诗人的情怀未尽情伸张,可以原谅;文明渐进后,人看待花就远离生殖了,如潘安就比前辈进步不少,他做河阳县令时,让全城每户都种桃树,待到春风吹过已见“二毛”的潘鬓后,满城皆桃花矣!而到了南朝,经过一阵魏晋的飘逸之风的吹拂后,仿佛整天整夜都飘着颓靡的烟雨,每一个诗人似乎都拖着慵懒的身影。 桃花此时不开放此时不被人关注,更待何时!庾信的“草绿衫同,花红面似”中的。 9.描写春天的诗句【 题都城南庄】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