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诗句有哪些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诗句: 1、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解释:前两句把柳树拟作美女,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解释:杨花、榆荚”相比“草树”的确算得上是花了,暗指有才华的人。作雪飞又把杨花榆荚比作飞雪。 2.含有比喻也有拟人的句子有哪些一个含有比喻也有拟人的句子 月亮从云朵中露出了她的笑脸,好像一个害羞的少女。 还有个更美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再 给你一个:春风拂过,花儿笑了,红红的,像一团火。 小花吮吸着雨憨,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像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 (1)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2)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5)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9)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3.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56、巧比妙喻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7、大胆夸张 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8、生动拟人 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⑶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9、讽刺笔调 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60、疑问语气 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⑶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61、反问语气 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⑶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2、感叹语气 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⑽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63、对偶句式 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4、诗中藏词 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⑻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5、诗词互对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接再厉)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落千丈) 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势不可挡) 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 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景生情) ⑻危楼高百尺。 (直插云霄) 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宁死不屈,无颜见江东父老)66、诗谜成趣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及时雨 宋江) 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无用——吴用) ⑶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花荣) 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 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时迁) 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神行太保戴宗) 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孙策) 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留蝉——刘禅) ⑼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关羽) 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晴雯) 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假宝玉——贾宝玉) ⑿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屈原) 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高适) 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适) ⒂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陆游 郑板桥)。 4.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句子有哪些比喻: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5.含有比喻或拟人的古诗及赏析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④,路远莫致之⑤。 此物何足贡⑥,但感别经时⑦。 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辨已忘言。④ 疏影·咏荷叶 张炎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①,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②,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③。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④。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⑤,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注释] ①遗簪:喻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②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 ③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④留仙初褶(zhě):《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 ⑤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赏析] 此词为歌咏荷叶以抒怀之作。上片以“碧圆自洁”总领荷叶形圆色碧性洁的特征,显现出亭亭玉立的清新绝妙的美姿。继而以三重比喻,形容刚露出水面卷曲细长的嫩荷叶,犹如美人遗落的碧玉簪;形容密接如两张伞盖的大荷叶,竟像倾盖相会,一见如故的鸳鸯情侣亲密私语;形容遍布湖塘的荷叶簇聚相碰发出飒飒声响如唱怨歌,花风骤至,怨歌突断,整个湖塘的荷叶如搅碎千叠翠云,由小而大地层层铺描,展现了它卷掉炎热的“秋心”,即素洁之心,传达了它令浣纱美女闻之动情的蜜态情语,以及它在花风吹来时如泣如诉的怨伤的声韵,形神兼备,声情并茂。下片则以拟人手法将荷叶与人事巧妙挽合传情写神。“回首”三句将荷叶赞美为欲随风飞去的“留仙裙”,描摹出风荷飘曳的动态和神韵。“恋恋”三句写作者对荷香余韵的眷恋。“盘心”二句写词人面对一夜西风吹折残荷景象,比喻眼前如盘的荷叶心盈聚的清晶露珠,就像丧失故都长安的金铜仙人洒下的清泪。“喜净看”二句承上片夏日盛荷,下片秋日残荷描写后,抒写了词人身在湖塘荷丛环境的美感,特别是明月飞光之际,匹练般洁白的月色倒泻于湖塘之中,那半湖澄净的月色,半湖“碧圆自洁”,或“盘心清露”的荷丛,是多么清幽恬美的荷塘月色!本词咏荷叶,亦颇具白石词清空骚雅之致,但已由幽韵冷香变为残韵枯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