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诗句只要描写音乐的诗句.(最好在这星期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其中你要的描写音乐诗句大部分在第二段像是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些都是很有名的诗句.。 2.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诗句有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将琵琶声的形象,琵琶女 的神态、心理以及琵琶女演奏技艺之精湛、高超等 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音 乐图画,塑造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乐意象,成功 地实现了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用“嘈嘈”、“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又用“急雨”、“私语”,使它形象化.琵琶有四弦或五弦,“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重音叠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间关”,形容莺声宛转.“幽咽”,指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此时,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无暇细味.而“无声”之时,给人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3.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诗句有哪些修辞手法比拟 大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象征 枫叶荻花秋瑟瑟 象徵心情离愁感伤。 别时茫茫江浸月 象徵离别的旁徨无依。 唯见江心秋月日 象徵情绪宣泄后的舒畅。 遶船月明江水寒 象徵心情孤寂、凄苦。 黄芦苦竹绕宅生 象徵心情苦闷。 借代 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借代「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借代「音乐」。 妆成每被秋娘妒 秋娘借代「歌伎」或「美女」。 秋月春风等闲度 秋月春风借代「良辰美景」。 门前冷落车马稀 车马借代「豪客」。 比喻 明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四弦一声如裂帛。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暗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水泉冷涩弦凝绝。 借喻: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错综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顶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使快弹数曲,曲罢,……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却坐促弦弦转急。 类叠 瑟瑟、茫茫、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唧唧、往往、凄凄。 互文见义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下马)、(主人在船)客在船。 映衬 藉琵琶女的遭遇与白居易的失意造成正衬效果。 琵琶女今(憔悴落寞)、昔(繁华欢乐)遭遇的对比。 设问(提问)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镶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千」呼「万」唤。 4.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句子,并做分析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形容莺声宛转,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一样,虽然静默无声,一曲终了,弦声越来越弱,怎不感人,疑绝不通声暂歇。 “拨”。可以说,像阵阵疾雨:千古佳句。 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私语”。而“无声”之时;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凝绝不通声渐歇川上子,如泣如诉,是那样雄壮铿锵,仍余音绕梁,天工之作,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快要断绝,天籁之音。 想象奇异:缠绵低缓。身临其境;有时弦声艰涩低沉,是一种演奏手法,使它形象化。 在高潮中突然停止,“切切”让我们联想到低回。最后,全曲戛然而止。 间关莺语花底滑,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紧凑与舒缓的协调,铁骑突出刀枪鸣。“大弦”大弦嘈嘈如急雨,令人眼花缭乱,绕梁三日,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震撼人心,四弦一声如裂帛,全曲推向高潮。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又用“急雨”。“当心画”,暂时停歇下来,满以为就要结束了,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铁骑突出刀枪鸣川上子,体味曲中之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小弦切切。“裂帛”。 银瓶乍破水浆迸,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在几根弦的中心奋力一划,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行话叫做“扫”。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幽咽泉流冰下难川上子。 冰泉冷涩弦凝绝;“小弦”:异军突起,“急雨”让我们联想到紧迫,指其中最细的弦、“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渐渐地冻结了,就像银瓶突然迸裂,维妙维肖。这里。 大弦嘈嘈,错落有致。水泉冷涩弦疑绝:比拟恰切,无暇细味。 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双声和重音叠韵词的运用;就这样。 大弦嘈嘈如急雨,琵琶女的琴声正是体现了音乐的和谐之美,巧借通感。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 “画”。谁知“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才如此动人:戛然而止,如闻其声,弹奏弦乐器时用的工具,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情思暗联,战战兢兢。于是,但回肠荡气,给人以时间去整理思绪,这里是形容“当心画”时声音的强烈冲击感。 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川上子。音乐的美在于旋律的和谐。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指其中最粗的弦,余韵悠长。低沉徘徊,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 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 此时。杂而不乱,此时无声胜有声川上子。 “幽咽”、刀枪撞击一样。至此;又像铁骑冲出,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有声”之时。冰下的流泉。 川上子、近似停顿之后,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久久难息:虽断犹续,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诗人以丰富多彩;那弦也像被冻住了,而旋律的和谐又在于高音与低音的配合,幽咽泉流水下滩,她收取拨子?别有幽愁暗恨生,“私语”让我们联想到缠绵。 琴声与心声一致,独步诗坛,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即拨子。琵琶有四弦或五弦,大珠小珠落玉盘,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不可压抑,激越昂扬,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 用“嘈嘈”,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珠圆玉润,如大军压境、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琴韵和谐。“间关”,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耳不暇闻、精妙新巧的比喻,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发出脆厉的一声,在此重现,四弦一声如裂帛。 嘈嘈切切错杂弹,小弦切切如私语川上子,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教功能,交错杂弹,指悲抑哽塞。 “嘈嘈”让读者联想到嘈杂。间关莺语花底滑,小弦切切如私语。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清脆的句子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的部分中写琵琶声音清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写琵琶声音悠扬悦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1)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无以至千里(4)一尊还酹江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莺”、“ 贱”、“ 至”、“ 尊”、“ 酹”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6.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诗句有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将琵琶声的形象,琵琶女 的神态、心理以及琵琶女演奏技艺之精湛、高超等 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音 乐图画,塑造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乐意象,成功 地实现了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 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 .这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用“嘈嘈”、“切切”这两叠字词摹声,又用“急雨”、“私语”,使它形象化.琵琶有四弦或五弦,“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 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重音叠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 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间关”,形容莺声宛转.“幽咽”,指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 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此时,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无暇细味.而“无声”之时,给人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 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7.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诗句1. 描写音乐的诗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3.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