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莲的诗句和赏析《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碧绿的菏叶生长在一道弥漫的幽泉上,每当朝向东升的旭日时,荷花都透出一阵阵的鲜艳和骄翠,仿如把翡翠似的绿粉撒在娇嫩的花之上伴着这秋花绿水,青草叶上也覆盖着严霜;荷花的绝色是空前绝后的,她的馨香品性还有别的哪种花能想她一样,寒风将花朵吹落在地上,失去她芬芳的年华而缓缓凋谢;荷花的一生无所依托,即将随波飘荡时他还只愿生长在华池的旁边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这首诗赞扬贞洁之士有美德,惜其才不得见用,位不得其处。为人为己,皆不影响诗意。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无边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使我们感受到莲花的风光之美 谢谢 二、关于莲的古诗词及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 有《诚斋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 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 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 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三、关于莲的诗句和赏析《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碧绿的菏叶生长在一道弥漫的幽泉上,每当朝向东升的旭日时,荷花都透出一阵阵的鲜艳和骄翠,仿如把翡翠似的绿粉撒在娇嫩的花之上伴着这秋花绿水,青草叶上也覆盖着严霜;荷花的绝色是空前绝后的,她的馨香品性还有别的哪种花能想她一样,寒风将花朵吹落在地上,失去她芬芳的年华而缓缓凋谢;荷花的一生无所依托,即将随波飘荡时他还只愿生长在华池的旁边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这首诗赞扬贞洁之士有美德,惜其才不得见用,位不得其处。 为人为己,皆不影响诗意。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 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无边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使我们感受到莲花的风光之美 谢谢。 四、关于"莲"的诗文4首+赏析莲之前世今生(诗文赏析) ——怎样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红尘之莲 云破月来,花弄影,朝汐似流年。 我踩着清晨露水轻轻而来,粉蝶翩跹跟随扑香。 在情之流里辗转-千年万代,心甘,情愿。 净土之莲 玉随我,在今生皈依佛门。 为佛轻燃一柱香,端坐如云,日日观烟袅绕。 梵音如潮,湮远迷离,如林间缓缓流动的微光,圆润、澄净,顿时,心柔念净,无欲无忧。 我是观音院莲池中新生的一株玉莲,晶莹圣洁。 红尘苦寒纷纷扰扰,恩怨因果世世轮回,我不留恋。化莲侍佛,修身千年,我以为我可以终成正果。 白玉 千年回眸,斗转星移。 受菩萨感召,双手合十,虔诚叩拜。 前尘往事在脑海中如亘古穿越,剪去三千烦恼青丝,让红颜、惑情、迷尘统统成为昨日黄花。站在红尘之外,无喜无悲、无怨无忧、无求无获。 香火袅袅升起在回望千年的眸子里,这里,才是我的净土。 菩萨捻指吟语,“白玉,你想修身成佛,红尘俗缘放得了么?” “嗔怒喜悲,皆是过眼烟云,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恳求菩萨点化。” 我垂眸肃目,深深叩拜,满心满眼的虔诚。 菩萨素手轻挥,灵光微闪,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冰凉落入我的掌心。 玉久未有手的浸润,只剩得一片冰凉黯淡。 “此物乃你灵气所聚,近日却污浊不堪,拈指算来,你必有一难。 想你前世孽缘未了,心魔不净,苦守生死轮回,却无法一心向佛,只有了却这红尘俗缘,心身合一,方能修成正果。” “他为与你再续前缘,已轮回转世五百年,如果能让他想起前世恩怨,化解难你们间的爱恨情仇,便可修身成佛。 但如果他忘了前世,心有异属,你便会断了所有修行,永世化莲,不得再悟禅道。” 一道白光,菩萨隐去。 莲之前世 前世,我误落风尘,以歌舞为生,艺名霓裳。 花香阁是我的闺楼,不充许任何男子接近,我只在百花厅为达官显贵轻歌曼舞。 迎来送往的日子,淫邪晦暗的眼光,令我厌倦,万念俱灰。 后来,一位玉面皓齿的读书人倾尽家财,只是为了睹我一面。 我轻轻的在仙乐中舞着,掩不住的哀伤与倦容,歌舞生平的日子,深深隐藏着空虚。他竟读懂了我的心事,“你是古典的,理应有一块玉相配。” 然后将一块温玉放在我的掌心。 我垂眸不语,泪湿眼眶。 细致的玉面,像一扇镂刻山纹水理的轩窗。把山水锁在里面,也把我唯一心动的情怀囚在其间。 从此,他成了花香阁唯一的宾客。 他为我改名叫白玉,并答应进京赶考,功成名就之后娶我为妻。 离别之际,我将贴身佩戴的胭脂扣挂在他的胸口,渴望与他今世相守。 苦等他三年,却没有等到任何消息,终于在恶霸逼迫就范的一天夜里,我紧握着手中的白玉,轻轻从窗外坠落红尘。 心头尚有滴碧血,始终不肯凝结。 这个书生,便是前世的你。 莲之今生 ——让我们在漠漠红尘中平淡或奇特的相遇,让你如何记住我的第一朵微笑,第一瞬凝望。 在你必经的路上,等你。 我将十指织成林,眉目聚成阴,指尖轻捋轻触,瞬间秀发蓊郁。树根为枕,藉草而眠,藏了容颜,藏了心思,任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唯有满目秋水盈盈,望不断相思天涯路。 彼此静静守候五百年,才换得今日相聚。今生有缘人未必相重逢,遥寄他生,谁信他生? 你必不认识我了,可我还记得前世你的容颜。 知道五百年后我们会在此相遇。面对沧桑熟悉却依旧不变的笑脸,我的心中一片安谧,温柔。 你的模样有些模糊,如云如雾如烟如岚,在心间若隐若现地浮动,毕竟我们分开了五百年。 你就这样跋山涉水,渐行渐近,向我走来,一脸山水行途的倦色,却还是当初的容颜。 靠近了,靠近了,我的心跳,我的欢喜,使这片葱郁的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 菩萨责嗔,说我前世尘缘未了。 我是属于净土的,只是我恋尘的一缕魂魄仍不肯离去,久而久之,竟氤氲成千古惆怅的女子。而我与你,却的的确确已是天上人间了。 菩萨许我见你,只是不能展现我的容颜。此刻,我只是一片萦萦缠绕的相思树林。 你认不出我,没有关系,只是,挂在我臂上的白玉你一定认得。 你还是玉树临风的模样,象我当初遇见你时一样,我不是非做什么神仙,只要你能如菩萨所言,记起我们前世的情缘,我宁愿断了修行,与你重续鸳梦。 你一定会记起的,那是你送我的,象征我名字的白玉,你又怎会忘记? 你终于靠近了,眉间渗出薄薄的汗珠,伸出手扶着我的腰肢歇息,我含羞低头,压抑不住的喜悦。“咦……?”你发现了树枝上悬挂的玲珑玎当的白玉,满脸的惊奇与欢喜。 身后的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象是在轻轻的欢笑和祝福。 正在陶醉之中,你的目光却突然投向了远处。 一位扭着柳枝纤腰,闪动秋水明眸,苹果色双靥,一对甜甜笑涡,瓠犀般银牙的妙龄少女袅袅婷婷朝你而来。 你的目光竟然全部投向了她,满脸的爱慕与惊喜。 而她,也是频频对你眉目传情。 我一路坎坷,祈福五百年,才能跋山涉水寻你而来。 孰不知二人道途相遇,终要无缘而终。 我不甘心,用力摇婆娑的树枝,白玉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咽呜哀怨。 你们之私私莺语,我如何能听?能思之? 白玉被你轻握在手里,温润绵泊的感应穿透你我的心田,为什么你想不起什。 五、关于荷花诗句的赏析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 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 六、请给我一些有关莲的诗句及赏析夏游莲花 清·张昭美 山色遥看近却无,招提处处缀璎珠。 药泉汲水供茶灶,松石点苍入画图。 宗室卧游辜胜境,匡庐结社得吾绕。 归来四载婴残疾,刚到壶天气象殊。 莲花寺位于武威城西南十五公里的松树乡境内,始建于宋、元时期。旧时山上建筑规模宏伟,殿宇相接,山泉秀丽,景物宜人,为武威游览胜地。莲花寺还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诗作画之胜地,唐代诗人高适,近代诗人张昭美、陈炳奎等都有佳作,著名画家张大千曾两次登临,作有《莲花山图》一幅。 张昭美曾先后五游莲花山,作诗四首,此选第三首。全诗八句,描写了在莲花寺汲泉煮茶、观赏松石的乐趣。 首联大意:遥看灵秀氤氲的山光水气,走到近前却全然消失;莲花寺院内(注:招提,寺院的别称)处处挂着幛幔,幛幔上饰满彩绣珠穗(注:璎珠,此指寺院所挂幛幔上的彩绣珠穗)。首句可能是由王维的诗句“青霭入看无”或韩愈诗句“暮色遥看近却无”化来。 三、四句大意:从药王泉打水供应茶灶煮茶,在松下品茶赏景,一松一石都觉秀美如画。注:“药泉”即“药王泉”,传说与西藏布达拉宫相通。 五、六句大意:我们这次游莲花山,亲身经历胜境,远胜过宗炳当年卧游,还可以和白莲社中人收徒结社相媲美。“宗室卧游”是引用宗炳的故事。宗炳,南朝宋画家,擅弹琴,精于书法、绘画。东晋末到南朝宋元嘉中,当局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就,惟喜漫游山川;后因老病回江陵,将所见景物画于壁上,叹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卧游即指此山。“匡庐结社”,是引用东晋高僧慧远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的故事。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慧永、慧技和雷次宗等十八高贤,掘地植白莲来修念佛法门,故称“白莲社”。 尾联大意:回归故乡多年了,我一直为疾病所困绕(婴疾:患病),此次一到莲花山,就象到了仙境,觉得气象很不一般。注意,壶天,道家语,寓有“壶中乾坤大”之意;这里把莲花山比作壶天,言其如同仙境。 全诗典雅清新,不仅描绘出莲花寺“壶天”的不同景象,而且巧用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喜欢闲适生活的心态与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莲花寺在政府支持下,人民群众自愿捐款捐物,修复了一些古建筑,游客也在逐年增多。你可以亲睹兽文石这块千古难解的巨石,喝上一口药王泉的泉水,踏着旱滩坡的汉唐古墓,登上金顶塔,极目远眺,感叹武威历史的沧桑,庆幸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七、【谁知道有关于莲的诗句,要4句,要诗意和赏析也可以是词,注明出七言绝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书名:千家诗 作者: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八、有没有关于莲的古诗加鉴赏..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爱莲说(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宜乎众矣.爱莲说(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 九、关于"莲"的诗文4首+赏析莲之前世今生(诗文赏析) ——怎样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红尘之莲 云破月来,花弄影,朝汐似流年。 我踩着清晨露水轻轻而来,粉蝶翩跹跟随扑香。 在情之流里辗转-千年万代,心甘,情愿。 净土之莲 玉随我,在今生皈依佛门。 为佛轻燃一柱香,端坐如云,日日观烟袅绕。 梵音如潮,湮远迷离,如林间缓缓流动的微光,圆润、澄净,顿时,心柔念净,无欲无忧。 我是观音院莲池中新生的一株玉莲,晶莹圣洁。 红尘苦寒纷纷扰扰,恩怨因果世世轮回,我不留恋。化莲侍佛,修身千年,我以为我可以终成正果。 ???? ????白玉 千年回眸,斗转星移。 受菩萨感召,双手合十,虔诚叩拜。 前尘往事在脑海中如亘古穿越,剪去三千烦恼青丝,让红颜、惑情、迷尘统统成为昨日黄花。站在红尘之外,无喜无悲、无怨无忧、无求无获。 香火袅袅升起在回望千年的眸子里,这里,才是我的净土。 菩萨捻指吟语,“白玉,你想修身成佛,红尘俗缘放得了么?” “嗔怒喜悲,皆是过眼烟云,唯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恳求菩萨点化。” 我垂眸肃目,深深叩拜,满心满眼的虔诚。 菩萨素手轻挥,灵光微闪,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冰凉落入我的掌心。 玉久未有手的浸润,只剩得一片冰凉黯淡。 “此物乃你灵气所聚,近日却污浊不堪,拈指算来,你必有一难。 想你前世孽缘未了,心魔不净,苦守生死轮回,却无法一心向佛,只有了却这红尘俗缘,心身合一,方能修成正果。” “他为与你再续前缘,已轮回转世五百年,如果能让他想起前世恩怨,化解难你们间的爱恨情仇,便可修身成佛。 但如果他忘了前世,心有异属,你便会断了所有修行,永世化莲,不得再悟禅道。” 一道白光,菩萨隐去。 ?莲之前世 前世,我误落风尘,以歌舞为生,艺名霓裳。 花香阁是我的闺楼,不充许任何男子接近,我只在百花厅为达官显贵轻歌曼舞。 迎来送往的日子,淫邪晦暗的眼光,令我厌倦,万念俱灰。 后来,一位玉面皓齿的读书人倾尽家财,只是为了睹我一面。 我轻轻的在仙乐中舞着,掩不住的哀伤与倦容,歌舞生平的日子,深深隐藏着空虚。他竟读懂了我的心事,“你是古典的,理应有一块玉相配。” 然后将一块温玉放在我的掌心。 我垂眸不语,泪湿眼眶。 细致的玉面,像一扇镂刻山纹水理的轩窗。把山水锁在里面,也把我唯一心动的情怀囚在其间。 从此,他成了花香阁唯一的宾客。 他为我改名叫白玉,并答应进京赶考,功成名就之后娶我为妻。 离别之际,我将贴身佩戴的胭脂扣挂在他的胸口,渴望与他今世相守。 苦等他三年,却没有等到任何消息,终于在恶霸逼迫就范的一天夜里,我紧握着手中的白玉,轻轻从窗外坠落红尘。 心头尚有滴碧血,始终不肯凝结。 这个书生,便是前世的你。 ?????? ? ??莲之今生 ——让我们在漠漠红尘中平淡或奇特的相遇,让你如何记住我的第一朵微笑,第一瞬凝望。??? ????????????????????????????? ??在你必经的路上,等你。 我将十指织成林,供贰垛荷艹沽讹泰番骏眉目聚成阴,指尖轻捋轻触,瞬间秀发蓊郁。树根为枕,藉草而眠,藏了容颜,藏了心思,任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唯有满目秋水盈盈,望不断相思天涯路。 彼此静静守候五百年,才换得今日相聚。今生有缘人未必相重逢,遥寄他生,谁信他生? 你必不认识我了,可我还记得前世你的容颜。 知道五百年后我们会在此相遇。面对沧桑熟悉却依旧不变的笑脸,我的心中一片安谧,温柔。 你的模样有些模糊,如云如雾如烟如岚,在心间若隐若现地浮动,毕竟我们分开了五百年。 你就这样跋山涉水,渐行渐近,向我走来,一脸山水行途的倦色,却还是当初的容颜。 靠近了,靠近了,我的心跳,我的欢喜,使这片葱郁的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 菩萨责嗔,说我前世尘缘未了。 我是属于净土的,只是我恋尘的一缕魂魄仍不肯离去,久而久之,竟氤氲成千古惆怅的女子。而我与你,却的的确确已是天上人间了。 菩萨许我见你,只是不能展现我的容颜。此刻,我只是一片萦萦缠绕的相思树林。 你认不出我,没有关系,只是,挂在我臂上的白玉你一定认得。 你还是玉树临风的模样,象我当初遇见你时一样,我不是非做什么神仙,只要你能如菩萨所言,记起我们前世的情缘,我宁愿断了修行,与你重续鸳梦。 你一定会记起的,那是你送我的,象征我名字的白玉,你又怎会忘记? 你终于靠近了,眉间渗出薄薄的汗珠,伸出手扶着我的腰肢歇息,我含羞低头,压抑不住的喜悦。“咦……?”你发现了树枝上悬挂的玲珑玎当的白玉,满脸的惊奇与欢喜。 身后的树林发出沙沙的轻响,象是在轻轻的欢笑和祝福。 正在陶醉之中,你的目光却突然投向了远处。 一位扭着柳枝纤腰,闪动秋水明眸,苹果色双靥,一对甜甜笑涡,瓠犀般银牙的妙龄少女袅袅婷婷朝你而来。 你的目光竟然全部投向了她,满脸的爱慕与惊喜。 而她,也是频频对你眉目传情。 我一路坎坷,祈福五百年,才能跋山涉水寻你而来。 孰不知二人道途相遇,终要无缘而终。 我不甘心,用力摇婆娑的树。 |